Quantcast
Channel: 猫头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0

中国爱情故事

$
0
0

如果要塞给《相爱相亲》一个标签,绞尽脑汁,不过“中国爱情故事”。

 

这点在《相爱相亲》中体现得很明显。三代爱情,三种中国女人的姿态。

 

奶奶的复古守旧自不必多说,没注意看脚,也许是裹小脚也说不定。相信我,百岁老人活到今天的,裹脚布残留的痕迹大有人在。很让人意外的是,所谓中国(过时)传统中的贞洁烈女、从一而终,在张艾嘉的影像中,竟是如此浪漫。薇薇(郎月婷)给姥姥念外公写给她的信时,字里行间,不过都是寄钱几何的生活关怀,从来没有多一分情意,但在姥姥的心里,这就成了情书。甚至在结尾之处,姥姥对坟墓哭泣着说“我不要你了”之时,她深深地相信自己等候的是一份厚重的爱情。这是中国传统老人的姿态:无论贵贱停留,等候的长情就是爱情。但在张艾嘉的电影之外,现实认为这是封建、是死板、是情感道德束缚在重婚罪名上的一道枷锁。如此轻薄。

 

而到了妈妈岳慧英(张艾嘉)这一代,爱情就更淡漠了。如同我们父母一代,倘若问及爸妈,是否是因为爱情跟对方在一起,回答也往往是模糊的。妈妈的爱情,说到底是油盐酱醋的碎片化生活。在这一代爱情中,共鸣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家庭关系里也往往是强女软男或者男尊女卑的典型定位,不然就一辈子争吵。岳慧英在家庭中的家主地位毋庸置疑,强势不服输,不服输到不愿意退休,在职业上都还想再战五百年,因此生活中父亲(田壮壮)与女儿(郎月婷)往往是服从地位。因为父亲服从,化身重庆男儿“耙耳朵”,因此和和睦睦,爱到老年。女儿不服从,只好中途撕裂,离家出走。儿女一代来定义父母的话,往往认为他们只是逆来顺受的你让我让,跌跌撞撞不是爱情。但对父母来说,那就是爱情。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记得年轻时的憧憬、走过的路与历过的难,老了时还可以一起开开新车。当一个人强势不认输,另一个默默眼眸含浓情时,那就是爱情。

 

女儿薇薇一代的爱情,打破了阶级关系。在中国的挣钱+稳定大浪潮中,商人地位高于编制饭碗,开公司的就是比人民教师受尊敬。而体制工作呢,自然是看不起无业的。女儿知道母亲不会同意自己的爱情——在酒吧驻唱并怀揣着北漂梦的阿达(宋宁峰),因此对关系遮遮掩掩,甚至为此离开出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爱情特征:爱情至上,其他次之。只要阶级差别不是特别大,都是可以容忍接受的。但这样的爱情,却也往往因为物质的原因而产生裂痕。正如片中,阿达没钱有梦想,要流浪远方,更倾向于家乡温暖安适的薇薇不愿意随同前往,只好在此作别。这对年轻爱情的路,如此细腻真切,也如此遥远迷茫。就像《毕业生》,这也是时代的迷惘。

 

可以说非常喜欢《相爱相亲》,一部相当真挚的电影,能让男性也能软化流泪。见面会上,张艾嘉说电影原名《陌上花开》(后来保留成为主题曲名字),改成《相爱相亲》,因为电影的主题是爱,也旨在教会给人们爱。因此电影所能感触到的人群,也必然是精准定位下的希冀爱、渴求爱、缺乏爱、拥有爱的人群。

 

爱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后期学习可以领会获取的(《爱的艺术》)。看别人的爱,学习失败的爱,借鉴成功的爱,都很有益处。而电影所带来的三个故事,无论是求不得还是爱别离,都有着强烈的喻示作用,对失恋者、追爱者、还有恋爱ing的人们,都大有裨益。张艾嘉将新作故事聚焦河南一市(郑州),也巧妙在这是中国最平衡的地带——新潮与原始,潮流与复古,多元但并不割裂的层次感一一呈现。它不如北京情感那般更迭迅速,也不如西北情感苍凉无力。它有着年轻人的活力(薇薇),也有着年迈者的回忆(姥姥),余下的是父母一代的真实。

 

嗯,有力量的中国爱情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