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影类型,极少能够形成产业化内容。而对于“黑色幽默”这种亚类型片来说,在中国更是少见。尽管如此,近些年来我们仍诞生了一批优秀之作,最近上映的《荒城纪》就是其中之一。
“黑色幽默”注定要反常规、反现实,名导科恩兄弟就深谙这一点,因此他们在电影里制造了许多“意外情节”,用来打破现实:《老无所依》那意外拾获的200万美金、《阅后即焚》里被意外枪杀的布拉德·皮特…对于导演徐啸力而言,《荒城纪》的“意外”元素,就是那耳不聪目不明时听到的一句“李忆莲祠堂”。为媚上、为贪恋,小村众人无一不陷入癫狂,大兴土木、欺压弱者,将“礼义廉耻”变成一出弥天大笑话。
抛却“意外情节”,你会发现每个角色的人物动机都有理可依、有据可循,让人生恨,却又深知他们并非真正的坏人,而是乱世之间的“俗人”。族长胆小懦弱怕事却又无比虚荣自我,美其名曰为族民造福,却无法坚定自己的立场、一错再错。而保长作为这出悲惨闹剧的始作俑者,贪图财富、刚愎自用,是小村真正的当权者,并以谋私之心绑架了全村所有民众的命运。余下众人,皆为跟风、皆为摇摆的蒲公英、无根草,为了混一口饭而铸成大错。可悲的是,他们在听着师爷讲述“礼义廉耻”时,因不懂文化而哄堂大笑,从未反思自己手上染过的鲜血。
更可怕的是,保长和族长这两人在结尾时隐约猜到了“李忆莲祠堂”是个错误的说辞,但却不敢说破。作为凌驾于村民之上的中间利益者,他们无法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希望用连环谎言来忽略此前的错失。但30万大洋却最终却落入师爷囊中,实实在在的反讽。
《荒城纪》的“黑色”,在于时代与阶层必然导致的割裂感。百年后的我们在回溯民国推广文化时闹出的乌龙,忍俊不禁,觉得奇幻莫名,殊不知,这就是那个时代真实的缩影。能怪害死李忆莲的村民吗?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混口饭而已,变相的“人吃人”,如此惨痛。而文化和财富都掌握在上层社会里,反过来他们又要剥夺底层人的财富,将虾米吃个精光。饭都吃不饱的时代,谈何文化、谈何文明?百年后的今天,时代进步了,但阶层割裂感依然存在,只不过人吃人的故事,换了种形式罢了。
剧中唯一女主角——李忆莲,其实已经诞生了高级的女性意识,对于闭关锁国自嗨许久的彼时中华,尤其不易。但不幸的是,诞生的地点却处于愚昧荒凉的西部地区,这也注定了新思想、新理念、新风尚注定要被传统文化打压、磨灭。李忆莲的遭遇令人同情、故事令人惋惜,令观者如鲠在喉:是她不能反抗吗?不是,她努力了,但却收效甚微。在愚昧黑暗的年代,个人奋争是无用的。所谓“荒城”,并不是说这个村子真的就像一座城,而是“城墙”禁锢了这片土地,固步自封、目光短浅、恣意妄为而不知罪,村民的精神状态荒芜到可怕。
《荒城纪》的完成度相当高,各种细节设计也十分精巧:比如李忆莲被烧死后,她弟弟(实为儿子)拿着的熟玉米,应该就来自烧死李忆莲的火堆之中;李忆莲说自己多次被当畜生一样卖掉,白净的她显然也不是当地人,名中“忆莲”二字,就体现着她儿时来自南方,但命运如此多舛。
在大制作、好莱坞大片充盈着当下市场,《荒城纪》似乎难以在商业上实现全面突围。但这样的电影能够出现,却是大市场中的一件幸事。中国影市正逐渐走向多元化,小成本、亚类型影片也会逐渐博得不同层次人群的关注。对于《荒城纪》,应给予更多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