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猫头
Viewing all 12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X战警:逆转未来》:硬科幻内核的平行宇宙逆旅

$
0
0



这一次风度翩翩的法鲨,嘴角含笑、眼角含情,实在是帅到没朋友,他在天空中晃来晃去,不小心撞到了来自未来的金刚狼的爪子。先毋论50年后的变种人故事与50年前的时代相互交织,将故事情节推进了很大部分,或者丝毫未推进(平行宇宙被打破),光是看到老年“万磁王”伊恩·麦克莱恩和老年“X教授”帕特里克·斯图尔特的回归,就已经让人分外动容。当然,十年之后,麦克莱恩的容颜与“甘道夫”一起老去了,倒是斯图尔特的单眼皮,还是一如既往地愈发慈爱、睿智。

 

“X战警前传2”开启的故事,不可不谓一次大的创新。从2000年到2006年的《X战警三部曲》,是大致符合漫画原著的主流世界观设定——由X教授带领的“X战警”与万磁王组建的“兄弟会”对抗,虽然两者都围绕人类展开行为,但人类的角色更倾向于一个“中立国”,这是来自分化的人的纷争,是变种人自己的纷争。而《逆转未来》,则颠覆了50年后的故事情景,人类开发的“哨兵”能力强化到几无可敌,变种人完全成了弱势的一方,即便X教授和万磁王联手,变种人也濒临灭绝。这一次,正常人类成为终极反派。

 

照例无脑但执著顽强的金刚狼成为了主角,这一次主角穿越时空之旅,也把过去和未来紧密联系起来。两者交叉的时空里,类似《蝴蝶效应》《环形使者》的故事在上演,不改变最重要的一个时间点事件,就注定迎来变种人的黄昏。还没有被注入艾德曼合金、挺着骨爪就敢亡命的狼叔,陷入的危机无法比拟,他不是在对抗一个人,而是在对抗一个必然而然的时代。这个时间线集中在詹妮弗·劳伦斯饰演的“魔形女”身上,普通的小蚂蚁啃坏了堤坝,青蛙上了天,看似微小平凡的事件却影响了未来。


 

X教授、万磁王、琴、镭射眼、暴风的未来回归,是一种昔日情怀


堆积全新的“平行宇宙”打造的故事,带来了不同以往系列的全新的X战警感受,这不再是单纯地超级英雄打斗,而是一次在时间线上博弈的厚实科幻大片。你在十年前的电影中看不到今天电影里的影子,因为X教授和万磁王注定分道扬镳。你看到哨兵能全灭变种人,是否觉得惊讶无比?请仔细梳理一下,这不过是一次平行宇宙里的分支故事。当被“下了药”的金刚狼与摇滚青年般的年轻教授、野兽经过种种努力,精神回到未来後,他并未见到哨兵的炽焰吞没最後的变种人,而是在一个清晨温暖的阳光中苏醒,曾经的曾经不复存在,如泪水消逝雨中,不留印记。

 

思考代表了一种存在,但历史都沉淀在了金刚狼的记忆里。当X教授看着他,先是惊愕的表情,後来再一笑时,观众亦明白一切非虚。也许这真是被下了药的金刚狼的一次臆想之旅,没有人会记得他在一条时间线上拯救了未来,避免了一个注定落幕的变种人悲剧,但他记得,教授知晓,在年老的教授对金刚狼、及金刚狼对年轻教授反复强调的“导师——导师”中,主动扔下枪的魔形女,真真切切地改变了一种未来。

 

同时,开启未来昔日之旅,不仅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出如《环形使者》一样的科幻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关于怀旧的回归。在重新流转的时空中,早已死去的琴格蕾镭射眼都再次出现在金刚狼眼前,一如往昔风采。狼叔在50年前对X教授说到:“答应我,你一定要找到我们!”这句话在今昔对比中听来十分感动。因为这次穿越,我看到X教授和万磁王又一次下棋、握手,我看到爱人没有逝去,看到有诚意的剧组带来了哪怕几十秒的昔日角色回归,看到了除了法斯宾德、劳伦斯等新星的崛起之外,还有对过去光影人物的缅怀。

 

范爷,这一次真的不仅仅是“闪烁”


要说这一次最让中国人惊喜的惊喜,莫过于范冰冰饰演的“闪烁”。随着中国市场对世界电影票房的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制片方铁了心要在华夏大地上有所作为。不过同样有范冰冰出镜的超级英雄影片、但大陆上映的却是中国特供版的《钢铁侠3》,令人颇为光火、闹心。《逆转未来》里,范冰冰的“闪烁”一角戏份不少,且绝无打酱油之嫌,套中国市场近乎也好,真心认可范冰冰也好,大气坦荡的范爷一连与福斯签订了四部片约,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肯定有更多关于她的变种人戏份登场。哪怕是个小角色,这种让演员真正去演的行为较之《钢铁侠3》实在厚道很多。

 

“漫威宇宙”影响,今年的《逆转未来》和《超凡蜘蛛侠2》都开始有意在片子里加入彩蛋元素。漫威说,我可是有锤子神、铁皮人、绿巨人等一大帮高大上的角色呢,你们拿走了我的版权,算逑。但是连哥伦比亚都有意把小蜘蛛的反派抬上位,福斯怎么不敢对“变种人宇宙”进行深层次铺造呢?先是万磁王的儿子“快银”酷拽地耍帅了一大把,戴上耳机慢悠悠地把一帮警卫揍到地上引来一片尖叫,接着在片尾彩蛋里让变种人大反派“天启”亮相。当然,这个重量级的角色并没有像《复仇者联盟》里的“灭霸”一样,仅仅回眸一笑就颠倒众生,但他操纵土石、移山填海的偷天换日之能,已经让人叹为观止。

 

《X战警:逆转未来》和《复仇者联盟2》中的“快银”撞角,漫威宇宙和变种人宇宙都将大幅扩展


电影《天启》将于2016年上映,其中“天启”出生的时代是公元前3000年前的埃及第一王朝,当时其能力曾被来自30世纪的时间征服者“康”(伪装成法老王)觊觎。有意思的是,《复仇者联盟》系列中已经出现了关于“天剑局”的彩蛋——其基地正是由“康”的飞船改造而成。《X战警:逆转未来》里的“快银”已经和《复仇者联盟2》里的“快银”撞角了,随着“漫威宇宙”和“变种人宇宙”越铺越大,以後出现更多有趣的故事冲突也说不定。狼叔说,我恨不得自己跟“复仇者联盟”团队一起干!这个梦想也许哪天真的就实现了呢~


                                 


《超凡蜘蛛侠2》:当屌丝英雄也变得高大上

$
0
0


      若论整个super hero电影,蜘蛛侠系列并不是最多的(最多的是蝙蝠侠);若论super hero里知名度最高最广的,蜘蛛侠比超人还差点;若单单从Marvel时空里看,蜘蛛侠并不如“美国队长、钢铁侠、雷神索尔”仅凭三个人就有力量足以代表整个“复仇者联盟”。动画里有一次美国队长和鹰眼在地道里追击毒蛇帮,蜘蛛侠一个人撑起即将倒塌的地面,换来美国队长的一句:“小蜘蛛,好样儿的!”小蜘蛛觉得能得到大明星偶像的赏识,还倍觉荣耀。当X战警里出现内讧乱子时,小蜘蛛在躺枪之余,插科打诨还能努个力让人家团圆。

 

他不是富帅出身,更不是站在人类高峰上一呼百应的精神领袖。送快餐跑新闻时狼狈地抽个时间换装,倒是还能在最後往往以自嘲来化解外界汹涌而来的一切不快,他好像一直都并不是个高大上的英雄,但却是赢得全Marvel世界、全三次元世界少年靓女、爷孙婆媳喜爱度最高的英雄,完完全全由平凡人化身的、在自己能够够得着的小天地中坚持散发善意和希望的屌丝英雄。在蒙面之下,这是一张年轻而平凡的脸,为了挣钱生活、为了爱人而奔波不止,恰似的你与我的平淡与真实。

 

重启的“蜘蛛侠”系列,导演筒从山姆·雷米传到了马克·韦布手上,马克·韦布是MV拍摄出身,正式成为导演後的第一部片子是《和莎莫的500天》——如诗如画的爱情故事。而《超凡蜘蛛侠》则是其第二部作品,也是第一部商业片。他能将自己已掌握的风格糅合进关于情感的电影,顺利收获影迷和影评人的赞誉。而《超凡蜘蛛侠》系列同样被马克·韦布注入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因此你能在超凡蜘蛛侠中感受到与山姆·雷米版完全不同的感觉,尤其是在人物情感掌控上更为细腻。

 

在雷米的三部曲中,托比·马奎尔饰演的蜘蛛侠除了没有漫画原作中的蜘蛛侠帅,但是在性格和行为上充分发扬了小蜘蛛一贯的屌丝特质,亦正是他的演出才让蜘蛛侠闻名全球。但是当马克·韦布开始接手这个角色时,他为蜘蛛侠加入了更多complicated的成分,意欲打造一个有更多自我矛盾的超级英雄,在日新月新变幻万千的世界中更辛苦费力地为自己定位,从而在充斥着《X战警》、《钢铁侠》、《蝙蝠侠》、《超人》和《复仇者联盟》等诸多同类别影片的超级英雄大片黄金时代,为渺小的蜘蛛找寻一张网。

 

在《超凡蜘蛛侠2》的故事里,观众能够很明确地分辨出彼得·帕克的精神状态纠结点。其中的矛盾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父母失踪,对过去自己的身份背景认同持有怀疑;二.愧对女友格温·斯黛西死去的父亲,对于一个拥有跌宕生活的自己能否有足够能力保护自己所爱的人存在焦虑。然而也正是这两条线路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奥斯本公司将彼得的过去(父母)和当下(女友、好友)联系在一块,对其思想的变迁、精神的聚散有了一波三折的考验。专注于人物情感的韦布,更是将彼得—格温之恋打造成了super hero故事中数一数二的爱情。无论是夜晚彼得倾诉自己的追踪告白、大桥上的“ILOVE YOU”示爱,在音色婉转中带给一对对进影院放松的恋人们意外惊喜的感动。为了将这份爱情进行到底,韦布不惜将本已拍好的玛丽·简的戏份悉数删去,更是让极有可能与蜘蛛侠发生暧昧的菲利希亚(黑猫)都不与其谋一次面。

 

笑容永远青涩的安德鲁·加菲尔德既高又帅,这一点与托比马奎尔截然不同。而且在加入了剧中角色也反复强调的complicated特质後,“蜘蛛侠”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上了来,他阳光帅气,又有妹子喜欢,而且还有土豪朋友,还有了导演赋予的永恒吸引人靠近的黑暗神秘特性,当然,最重要的,他还是没钱。这一切也都阻止不了其坎坷多磨的生活。电影结尾,与他有了真挚爱恋的格温最终还是死去了,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沉寂了六个月的他,最终再次穿上了“红蓝搭配”的两色制服,与广大警民展开良好合作对抗危害社会的恶势力。是的,他又回来了,哪怕历经伤与痛,也要坚定向阳光,哪怕黑暗不给自己希望,也要在黑暗中唱着带给他人希望的歌(他的手机铃声,名为“Spiderman”)。

 

文艺的导演果然带来了不一样的商业片,或许不能把肾上腺素刺激到乱飙,但却能在回味其中的爱情时感到一丝温暖的光亮。电影里,纽约已经不再是“小绿魔”记忆中的那个纽约,充满了各种莫名的事物。而在我们的电影世界,如雨后春笋的超级英雄也让各种影迷难以取舍。电影里,彼得告诉小绿魔的是,蜘蛛侠带给人们希望。在我们的世界,并没有活生生的蜘蛛侠,但他却在二次元赢得我们喜爱——致永远亲切的屌丝英雄!

 

 

                                                                       

【结局】不至结局无以逆转——十部电影,赏析最出人意料的十种结局

$
0
0

 


一部好的电影,结局尤其令人难忘。而在这其中,强调剧情和叙事的惊悚片、悬疑片有过之而无不及。细细回顾多年积聚的影片,唯有通篇平静中杂糅刺激心脉的悬疑故事,只有在结尾处理上更为摄人心魄。电影的情节元素之一是类型公式typeformula),是图腾与图像iconography),比如黑帮电影中的枪,歌舞片中的说唱与舞蹈。虽然惊悚悬疑片中没有明显的可以用人物角色或者道具来阐释的公式,不过其融汇的风格恰恰让其影像扩大化,到了2014年,各种创新的、全新的惊悚剧层出不穷,老生常谈的风格与别开生面的尝试交相辉映,与大制作大明星的科幻、动作影片在银幕上争锋而始终屹立。

 

今天我举例分享十部经典惊悚/悬疑影片及其结局,与大家一同赏析。这十部电影再细化分类,可以有超自然惊悚片、心理惊悚片、政治惊悚片、纯犯罪惊悚片等等。十种风格囊括万千影像,在一种广袤的类型中探究有趣的心理追逐游戏,享受善恶恐惧交错的美妙感觉,最终在结局中慨叹长吁,不禁为这伟大的故事、美妙的结局而击掌喝彩!(鉴于本文剧透较多,未看相关电影者请谨慎阅读)

 

最灵异——《小岛惊魂》

上映时间:2001


 


这部影片在相同设定中不是最早的,先有1999年的《灵异第六感》在前,后有2013年的《往生拯救计划》在後,证明了这种千禧年後开拓的全新类型故事不会断绝。但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岛惊魂》,却可以以高傲的姿态笑看前人和来者。

 

影片围绕一栋房子展开,格蕾丝(妮可·基德曼饰演)和自己的两个孩子生活在其中,面对仆人常常的不辞而别,某一天她又新招募了三个仆人。而令人打颤的是,屋子里经常发生灵异事件,比如某个无人房间常发出声响,女儿宣称自己看到了其他也生活在这个房子里的人。故事被一个巨大的悬念环绕,贯彻全篇,不到最後根本不知道这一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按照通俗的眼光来看,一切灵异现象的背后,格蕾丝的房子无疑在闹鬼。各种心理暗示,小情节循序推进让人对故事本身欲罢不能,直至被吸引看到结局。

 

面对“鬼魂”咄咄逼人的态度,格蕾丝最後冲上二楼房间,推门而进,终于看到了一群围坐在桌子四周的“鬼魂”。不堪其扰、气急败坏的格蕾丝把桌子上的纸全部撕成碎片,这时候剧情通过镜头表现逆转——切换到“鬼魂”视角,他们看到自己桌子上的纸被撕成碎片,而空气中什么都没有——原来,格蕾丝以及她的孩子们才是鬼魂,而她们看不见的,一直以为是“鬼魂”的存在,恰恰是另一维度的正常人类。

 

若是没有看过之前的《灵异第六感》,你将完全想象不到结尾。《小岛惊魂》颠覆了以往超自然惊悚片的所有设定,悬念牵引的结局你才发现导演别出心裁地将故事主角由“人”替换成了“鬼”,却并没有抹去人类常有的心理暗示,至始至终都在糊涂着观众。但当看到这个从未见过的结局时,每个从诡秘房子中走出的人不禁都长叹一口气,积存心中100分钟的所有疑惑和纠结终于得到化解。而除了剧情,故事惹人称赞,与妮可·基德曼的精彩演技密不可分。

 

结局点评:有的人已经死了,却以为自己还活着。

相似影片推荐:《灵异第六感》、《往生拯救计划》

 

 

最虐心——《活埋》

上映时间:2010


 


《活埋》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营造小空间表达了一种关于人性考量的大结局。保罗(瑞恩·雷诺兹饰演)在黑暗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具被埋葬的棺材里,身边除了一部手机、打火机、笔和荧光棒外,什么都没有。他逐渐回想起,自己的身份是一名在伊拉克的美国承包商,被恐怖分子绑架了。

 

在黑暗囹圄里动弹不得,手机成为保罗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工具。因为被恐怖分子绑架的目的永远只有一个——赎金要求,自然地整部电影就成为了一部“禁锢求生”影片。保罗必须給自己认识的所有人打电话,最後才能拯救自己的生命。瑞恩·雷诺兹奉献了自己生涯最棒的演技,他将一个身陷险境、无力逃生的可怜人的自救之旅展现得极度逼真。这种逼真不是架构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棺材事件”中,而是在面对生死存亡时,主角和主角身边的人都将如何表现?

 

取景框被限定在“棺材”中,观众的精神感觉也跟这密不透光的黑暗一样,充满不安。因此看这部电影的感受,绝对是如坐针毡的。与外界联系的一次又一次失败,甚至与已经接通电话的人发生争吵,还有保罗濒临崩溃的情绪,都深深地影响着观众。但是被悬念吸引,我们又都迫不及待地等着看结局。这里不得不提下我三年前看到此片结局时的感受:“FUCK!”我当时连说了三个“fuck”。

 

编剧真有才啊,一脱通常求生电影主角求生成功的俗套,直接把主角写死了。这是我看过的具有最虐心结局的电影,这种结局让人相当feel sick不仅在于主角突如其来的死亡,而且在前面那么多铺垫、主角那么多次挣扎努力、还有军队的搜救之後,看着看着我们可怜的主角就要被救出来时——然後他就死了。

 

结局点评:虽然知道天色已经黑暗,却在这部片子里感到更黑暗。

相似影片推荐:《刹车》

 

 

最分裂——《致命ID》

上映时间:2003


 


相当出名的一部影片,关于这部影片、这类影片我有如此多的话可以说,但知道自己什么都不必多说,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话可以说。关于人格分裂的心理学电影,已经有太多太多,希区柯克的《惊魂记》,马丁·斯科西斯的《禁闭岛》等等,每一部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而《致命ID》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挑战了人格分裂的极限,将常见的双分裂、三分裂直接伸展到11分裂。

 

人格分裂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事情,而在精神分裂下的犯罪,也可以不必完全负刑事责任,而是被收入精神病院。电影中常常有人物藉此来逃脱正义的惩罚。《致命ID》中,人格主人麦肯分裂出的11人格,代表了人性里的各种印记,邪恶或善良,麻木或暴戾,痴迷杀人游戏或者对生活有最真挚的向往。医生想通过药物使麦肯的全部人格彼此面对(一般情况下每个人格主导一段时间的身体使用权,互不干扰),通过竞争、杀戮、消灭掉负面人格,最後只保留最善良的那个人格。然而计划失败了。

 

雨夜、困境、杀人游戏,这部片子的悬疑感相当强,结构严谨鲜有漏洞,是不可不看的经典悬疑片之一。而其结局,同样令人回味悠长。最终邪恶的人格占据了麦肯身体,不仅消灭了其他或好或坏的人格,还在现实里再次杀戮了两个无辜的人。而我们知道,影片中主角之所以会出现精神分裂,与过去历经的无法平息的伤痛有关,这种受虐形成的创伤促成了邪恶的形成。现实又何不是永恒惹人恼呢?原罪无法发展到诡异多变到不可控制,所有变态罪恶的存在都是生活中另一种邪恶的产物。

 

结局点评:现实——人格分裂的起因。现实不变,结局不变。

相似影片推荐:《惊魂记》、《捉迷藏》、《禁闭岛》、《搏击俱乐部》、《我的血腥情人节》& so on

 

 

最伪装——《一级恐惧》

上映时间:1996


 


乍看之下这也是一部关于人格分裂的电影,尤其是眼神纯真羞涩、笑起来那么善良的艾伦(爱德华·诺顿饰演)连说个话都不利索,突然邪恶面的“罗伊”冒出来之时,为他辩护的大律师威尔被骗了,所有的观众都被骗了。

 

没有什么邪恶比得上口蜜腹剑、没有什么邪恶比得上伪装成性。或许有曾经善良的艾伦,但他早已死去。现在留存在这个躯体中的,要么是已经消灭到艾伦的邪恶人格“罗伊”,要么一直都是罗伊——只不过现实已经把这个最初也算善良的孩子变得麻木不仁。主教被残杀的手段太过残忍,也许威尔和我们一直都认为,那只是穷凶极恶之徒才干的出来的事情。我们也一直以为,世上是有爱和正义的。

 

当“罗伊”在法庭上对众人咆哮时,我们以为正义赢了。当艾伦在监狱里对威尔坏坏一笑时,我们才知道,这该死的正义。哦,是吧,社会与精神病院,哪个才更好呢?结局逆转後,谁都不再言语,感受着这该死的正义。

 

结局点评:披着善良外衣的邪恶比邪恶本身更令人恐惧

相似影片推荐:《非常嫌疑犯》

 

 

最绝望——《迷雾》

上映时间:2007


 


本片由斯蒂芬·金的短篇小说改编,在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的编导下,故事气氛充斥着和斯蒂芬·金原著一样的诡谲,动态影像之下,不安的背后满满都是对未知的恐惧。《迷雾》的主要情节在一家被浓雾围绕的超市展示,里面是惊慌失措的众人,外面是奇怪莫名的怪物。不得不说,这虽然是一部怪兽片,也更是一部心理片。

 

雾中各种怪物,是人们扭曲不安内心的真实写照。往往是真正的危险还没来临,怪物还没到眼前,人们已经开始互相猜疑,攻击。超市里很快产生了信徒和献祭,内部制造的暴力流血事件比怪物本身更让人心寒。当然,怪物也是绝对绝对令人害怕的。恐慌惊惧之下,人们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感更加浓重。跟前面提到的《小岛惊魂》一下,屋子被大雾(障碍物)困住,形成密室。而一个人在密室,会努力生存;一群人在密室,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让全片笼罩在一种紧促、急迫、慌乱的气氛下。

 

而气氛本身,还不是最让人绝望的。当男主角大卫带着儿子和三个同伴决定逃离超市、走向虽然危险但比不得绝望的超市时,我们以为这样一个未知的结局就这样结束了,他们或许会成功活下去,或许不幸被怪物杀死。但一切并没有结束。

 

汽油耗尽後,他们决定自己选择死亡——一种比怪物裁决更“人道体面”的方式。子弹只有四颗,大卫把“仁慈”无私地让给了儿子和同伴,然後自己下车,准备面对怪物。这时浓雾散去,军队来到,怪物被军人悉数杀死。前一分钟,大卫在绝望中,尚有儿子和同伴在身边;一分钟後,故事翻转,独余大卫,沉入了比死亡更绝望的绝望。

 

结局点评:死亡不是结束,绝望才是结束。失去了希望的人生,比死亡更可怕。

相似影片推荐:《伊甸湖》、《黑暗侵袭》

 


最意外——《万能钥匙》

上映时间:2005


 


信,则有;不信,则无。《万能钥匙》也算是开了某种先河,将巫术贯穿在一部普普通通的悬疑片中,营造出一种神鬼不明却惊惧仍在的诡异气氛,而且在这种纯粹巫术的表皮下,探讨着人生信仰哲学的命题,即使看起来像模糊不清的伪命题。

 

叙事尚可,乱七八糟的噱头不多,抽丝剥茧的悬疑点设置颇佳,女主角发现“真相”後逃离那一段较为刺激,有犯罪片的影子。但结局是本片唯一的亮点,若无此结局,《万能钥匙》绝对掉色不少。当返回老屋子,以为自己已经发现的“真相”却也只是又一个圈套时,女主角灵魂不幸陨落。是信仰还是善良害了女主角?对此大多数人看法不一,说车也好,马也好,这个结局,实在让人意外,又唏嘘。

 

结局点评最坑爹的自我拯救

相似影片:《阴儿房》

 

 

最震撼——《七宗罪》

上映时间:1995


 


“贪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妒忌、愤怒”——天主教的七原罪,也是本片的线索和主题。这里先赞一下演技,凯文·史派西再次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银幕角色,而皮特和弗里曼也贡献了水准表演。

 

这是一次连环杀人案,这是一次警匪对决,这是一次猫鼠游戏,这是一次布道者与殉道者的裁决,这是一次关于信仰与情感的批判。凯文·史派西饰演的约翰通过五次谋杀,以及最终促成的一次被谋杀,将全片格局扩展得无限大。而最震撼的也莫过于电影结局,约翰将米尔斯(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妻子杀害,面对凶手,米尔斯忍无可忍,愤怒值爆表,最後一枪把约翰蹦了,恰好遂了约翰的愿,完成了七原罪的布道。

 

最後米尔斯持枪踟躇那一段很经典。我反复思考过,想着要是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呢?作为有情绪的人,大概自己会如同米尔斯一样,奋不顾身地一枪把凶手终结吧。这样,便也最终落了凶手的套。但是谁让我们生而为人呢。既为人,便有爱,有恨,有贪婪,也有愤怒。约翰正是抓住了人类的这一永恒情绪缺陷,才将天主教教义付之于重现。

 

不过对一点不满意,关于“妒忌”,约翰说自己妒忌,妒忌米尔斯,妒忌他的妻子和家庭。这里太过牵强,他一直行使的是一件布道者的事情,虽然把自己也圈了进去,不过与七宗罪本身并没有什么表面上说得通的关系。

 

结局点评:生而为人,行而为人。再借用摩根弗里曼引用的那句《战地钟声》名言:The world is a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believe thesecond part.(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相似影片推荐:无

 

 

最荒诞——《老无所依》

上映时间:2007


 


科恩兄弟的电影,总是布满了黑色幽默与黑色讽刺,以最直白的镜头语言阐述着血淋淋的现实。这部《老无所依》是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是大多数人没有预想到的。同时承载了科恩兄弟风格的它,在人性描绘上比以往都更加隐晦,也更加深沉。

 

影片以一个牛仔见到一百万美元横财开始,这笔钱财是两个黑帮火拼的赃物,因此从火拼现场捡钱的牛仔,注定逃脱不了追杀。故事以两条线索展开,一个是杀手追杀牛仔,一个是警长追捕杀手。这里影片的主旨我不再赘述,只说一下结尾部分。对于擅长通过人物行为刻画人物内心以及影像里社会现状的科恩兄弟,这部影片的结局无疑是预料之中却又是意外的。

 

结局里,杀手并没有杀掉牛仔,而牛仔死于街头帮派枪战;警长也没有抓捕到杀手,杀手出了一次莫名其妙的车祸后出逃。观众没有看到自己想看的结局,任何光明或者黑暗的结局,比如牛仔逆袭干掉杀手、或者警长逮到杀手、抑或者杀手杀掉牛仔拿回钱。前面酝酿的气氛,堆积的线索,在后面几乎没有了关系。科恩兄弟模糊了司法、正邪、善恶的界限,也许,在荒诞的“电影现实”里,并没有绝对的事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一个绝对的、料想得到的结局。

 

结局点评:没有人逃得过嬉笑无情的现实

相似影片推荐:《老妇杀手》、《逃狱三王》

 

 

最扯淡——《完美陌生人》

上映时间:2007


 


这部影片评分不高,的确也没有带给我过多的震撼,鸡肋感比较强,大家都在褒贬选角与演技。我是曾经在一个晚上看的买来的DVD,面对本片的一些“秀逗”成分,以为故事会类似于《塘鹅暗杀令》一样——当然比《塘鹅暗杀令》肤浅多了——以一个女记者视角及身份发掘一桩权钱交易及命案真相。然而结局着实让人惊了一把。

 

原来真相追逐者就是始作俑者,导演在前面故布疑阵,撒下大片烟雾弹,却在最後給了一个颠覆前面所有伪装情节的结局。片名《完美陌生人》,才知道“完美”的“陌生人”不是别人,正是女主角罗温娜(哈莉·贝瑞饰演)自己,她为了达成自己的欲望,不惜杀害好友,栽赃他人。事实上是,哈莉·贝瑞对罗温娜这个角色诠释得还不错,几乎塑造了一种女神气质,而这种後来发现沾染罪恶的矛盾特质让其形象更充分。

 

因此我只能说,感谢女主的形象还算如题“完美”,才没有让人偏执地注意到故事本身,不然这片吐槽的可就有些了。原来,一个得当的演员带来的一个略坑结局,是能够回复一下片子质量的。

 

结局点评:大片幌子带来的最不搭结局,好歹女主稍微起了回复作用

相似影片推荐:《完美逃亡》

 

 

最回味——《低俗小说》

上映时间:1994


 

该不该把《低俗小说》放到最後,甚至该不该讨论《低俗小说》,在完成本文前我一直在思考。要讲结局意外的片子,依然有一大堆可以说,比如《终极面试》——密室的心理角逐,《逃之夭夭》——是“艳遇”还是“宿命”的逃亡,《生死停留》——最让人无解的烧脑片,《玩命记忆》——失忆之後善恶如何区分……

 

但我最终决定把《低俗小说》放到最後,可能是因为最近在和朋友讨论昆汀,更加细化了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也可能是觉得虽然这不是一部显而易见的悬疑片(它只是普通的剧情/犯罪电影),却有着令人惊艳的结局。昆汀擅长胡拼乱凑,打造出有属于自己风格的影片,《低俗小说》虽然是典型非线性叙事的代表,貌似互不相关的几个故事不看到最後,你完全不知道什么结局。

 

电影的结局即电影的开头。整个故事形成了一个环。每个人都成为组成这个环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着良善的一面,每个人却也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黑暗的、未知的结局。叙事是一种电影手法,也许昆汀也正想用这种手法告诉我们,人未必有既成的好坏之分,电影也没有绝对的结局。谁能知道结局呢?

 

昆汀给出了一个玩味无穷的结局。这个结局前无古人,後暂无来者。这种结局影射下的,是变幻无穷的电影结构与更多电影剧情结局。越来越多电影可供我们观赏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结局也被创造出来,但该如何运用,化陈为新,带给观众们更多惊喜,没有人知道,正如第一次看的人,没有人猜得到上述影片的结局。电影开创的是一种现实新时空,而悬疑片开拓的又是更深邃的分支,在一次次酣畅淋漓的观影中,在一次次始料未及、惊喜并存的结局中,唯有期待如诸故事不会断绝。


看!好大的一只哥斯拉!!好大的一滴口水!!!

$
0
0

美国《综艺》杂志对《哥斯拉》的评论是:“哥斯拉本身就是最闪耀的明星。”这是毋庸置疑的正解。正是因为哥斯拉已然成为一种娱乐文化符号,关于其电影才变得层出不穷,双向影响之下,2014版《哥斯拉》在中国迎来了开门红,午夜场和首日票房均创年度新高。然而归根到底,这仅仅是“哥斯拉”这位怪兽明星带来的光彩,而非《哥斯拉》本身作为。在这个年代,在3D技术、IMAX和全新视效的烘托之下,“哥斯拉”为《哥斯拉》贡献了一半票房。因此,大家或许会说《哥斯拉》烂,但绝不会说“哥斯拉”丑。

 

最近身边流传的一些段子提到:要不是因为哥斯拉,地球早就被外星人毁灭了。看过剧情而拜服哥斯拉的人深以为然,按照电影里博士的话说,那反派怪兽本来会把我们都带回原始时代,所以,放纵哥斯拉,让它们干吧!也许想出这个段子的人说出的本是无心之言,博大家一笑,但在2004年的东宝的《哥斯拉:最终决战》中,哥斯拉的的确确和人类联手打败了X星人。因为98年艾默里奇取得版权後拍摄的片子极其地不被多方认可,此次哥斯拉的回归可以算作不穿橡皮衣、特摄片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时代银幕回归。

 

诸多先行观影与首映观影的影迷反馈的是,电影带给人十足的爽快,当然这种爽快建立在全新、逼真及大胆的视效上,因此剧情仍然是诟病所在。人物描写过多,但人物心理刻画短缺,不如《环太平洋》渲染的末日感,而《环》还是我在拉萨的一个小影院看的。这一次哥斯拉化身百米以上,身形上更似神了,导演所言宛似一堵墙砸来的临境感,有是有了,但没有蝼蚁之人面对灾难时无处躲避的惊惧与恐慌,黑夜++灯光的元素缺少了(运用这三个元素组合最有代表性的影片是环太平洋,全面回忆和银翼杀手),有点遗憾,不过大桥上哥斯拉现身的那段挺带感的。总之是,哥斯拉如愿看到了,但没有看到太多雄风。再者看多了灾难类型片,不自觉地脑补下一刻每一分每一秒的内容,即便人跟着怪兽跑又如何,知道哪一时哪些人该围绕着怪兽干嘛,头疼。

 

但在数字特效引领影片视效潮流的今天,“哥斯拉”和酱油MUTO的出现,是本片最大的惊喜。尤其是男主角四次与巨兽的四次对视,与MUTO的仇视,与哥斯拉的暧昧对视,都不能不令人感谢这个时代。同时士兵空降旧金山那段,空中摇晃的长镜头,在落日中穿越雷云,与哥斯拉亲密擦过,凸显人与环境,人与怪兽的镜头运用,是相当值得我们反复咀嚼的。而且,就算除了视效,为这个百米高大怪物做出的要在小小电影院震慑人心的嘶吼,声效的功能加分不少。除了越来越伟岸的身躯,哥斯拉的原汁原味重现同属亮点,不像98里的变异蜥蜴,有“GOD of Nature”之称的哥斯拉,自然有怪兽之王的气势,最後那一刻必杀技放出时,满满都是感动啊。

 

纵然“哥斯拉”起源于1954年的氢弹爆炸(电影展现的记录资料正好展现了这一点,据导演说是为了致敬日本最初的一部),这种受核危机引起的文化恐慌体现也随着年代变迁,哥斯拉从纯粹的怪物逐渐演变成与人类似的、具有使命感与归属感的友好异类存在。电影中的博士说得好,自然总是在调节一种平衡的。也许,哥斯拉就是自然的代表,它是恐惧的源头,却也是恐惧的终结。当电影中,哥斯拉最後苏醒,电视上打出了“城市救星”的字幕,让人惊愕。也许是麻木的现代人们在仓皇中“感受”到了来自大洋深处的友爱,但若真的面对这么一头异兽,人类不是疑虑忧心然後像对待KING KONG那样斩尽杀绝么?毕竟来自史前的生命,有的也只是最原始的兽性罢了。

 

最终哥斯拉又一次沉寂在大海深处,所有灾难都消失了,除了看到那横越日本——夏威夷——旧金山的断壁残垣,怪兽来袭仿佛只是一个梦而已。对于导演,用海岸、巨兽完成了对经典的致敬,对于演员,无非又一次对着空气(仰着头)演了一次戏,对于制片,钱差不多赚回来了,对于观众,爽一次只是因为看视效和经典胜过了片子本身,对于那只挣脱了绳套逃离海啸的狗,拼了狗命一路狂奔只是单纯地为了挣份狗粮。而对于哥斯拉对于哥斯拉,或许是,人类,你们太渺小了,俺不屑跟你们斗,你们在星球表面自己跟自己玩(核)武器吧,俺回海底碎觉了[打呵欠~]

【策划】从2008到2028:漫威宇宙的当前和未来

$
0
0

第二阶段后复联新格局如何铸就?新人物新故事,漫威宇宙未来走向分析


毫无疑问,4月上映的《美国队长2已经燃爆了一大批漫迷的心,同时激起了大量普通影迷开始关注漫威(Marvel时空的热情。即便是不同电影版权拥有者的X战警:逆转未来》,也被大家拿来一同讨论。漫威通过营造其动漫世界观开拓了一种全新的电影格局,从此以后,超级英雄不再是作为单一个体存在的独行侠,而是可以同时活跃在一个世界及时代组成团体去战斗。这样的电影制作策略,其效果也转变成了2X2>4的商业效益。

 

这是一篇积尘两个月的老文了,看到《银河护卫队》的新闻越来越多,“罗南”也展露真颜(话说漫威真是毁了我中土世界啊,甘道夫老爷子化身反派万磁王,精灵王瑟兰督伊化身反派指控者罗南,爱隆王化身反派红骷髅)银幕爆发在即,再不分享給大家实在不应该。

 

《无敌浩克》、《钢铁侠12》、《美国队长》、《雷神》等五部影片引领了“漫威第一阶段”,最终使众影迷万分期待的超级英雄终极大片《复仇者联盟》收获了15.1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跻身影史票房第三。每一部铺路影片结局设置的新片“彩蛋”,也引发了漫威观影的“彩蛋效应”,让人们惊呼: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而随着今年8月的《银河护卫队》——“漫威第二阶段”最後一部影片的上映,将在号称“史上最强大片年”的20155月档迎来《复仇者联盟2:奥创时代》的回归。


 

《银河护卫队》帝国杂志封面图


除了在每一部铺路影片中设置线索和片尾彩蛋,漫威推出了电视剧集,比如已有的《神盾局特工》,以及明年开播的《超胆侠》、《铁拳》等新剧集。这些银幕和荧屏共同构造的一体化故事,慢慢地将整个“漫威宇宙”铺展开来。在进行到“第二阶段”收尾工作後,漫威银幕将如何继续?已有线索如何推动“第三阶段”的发展?“复仇者联盟”将走向怎样的一个结局?

 

让我们为电影和动漫牵线,结合漫威已有影片、彩蛋以及反派推动的剧情牵引线,梳理一下第二、三阶段的铺路基石,并分析漫威银幕世界的未来走向。这绝对是值得一读的超级英雄银幕指南。

 

阅读指南:

1.“漫威第二阶段”如何铸就

2.“新出现角色”如何牵引复仇者未来阶段走向

3.乍现还是归来?未来可能现身的角色及组织分析

4.“灭霸终极对决战”——漫威【Earth-199999】宇宙如何走向结局

 


“漫威第二阶段”如何铸就

 

新出现角色一览:猎鹰、银河护卫队、星云、“指控者”罗南、收集者、NOVA军团、奥创、蚁人、奇异博士(暂无造型图)、斯崔克男爵、快银、绯红女巫

 

刚刚发布的《银河护卫队》最新预告新闻,已经揭示了新反派“星云”(Nebula的真实面目,更多剧情昭然若揭。其实单单就“银河护卫队”的故事,与整个“复仇者联盟”整体剧情发展牵涉不算太大,而在有限的电影故事讲述中,势必需要有一个能联系位于地球现时“复仇者联盟”与整个大宇宙的存在,于是,专司抓捕宇宙恶棍的组织“银河护卫队”就应召而生了。


 

星云Nebula,和卡莫拉一样都是“灭霸”牵引线


被NOVA军团关押的银河护卫队


《银河护卫队》的作用,在于以“第二阶段”最後一部影片的身份,为“第三阶段”甚至更远时代开足了路。据最新的预告,已经出现的新人物将有:“护卫队”五人组、星云(Nebula)、“指控者”罗南(Ronan the Accuser)、Nova军团,以及《雷神2》结尾出现的收集者(TheCollector,和《复仇者联盟》结尾彩蛋的终极大反派——灭霸(Thanos

 

在《银河护卫队》之後的影片是明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2》,这也是标志“漫威第二阶段”进程的完结篇。说实话,在“灭霸”出现、以为一切剧情将围着他转的时候,得悉漫画里由“蚁人”(AntMan汉克·皮姆创造的机器人大反派“奥创”(Ultron将是《复仇者联盟2》的主要BOSS,许多影迷都会感到讶异。不过由于奥创拥有的终极智能,能够自我修复更新,诞生过许多代,与复仇者团队一起“经历”过许多事件,有可能延续电影故事的时间线,它的出现还是很有道理。

 

串起银幕复联故事的大反派——奥创


不过由于电影《蚁人》将于明年7月公映、晚于《复仇者联盟2》,所以“奥创”的诞生必然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或许跟《美国队长2》中风头强劲的“九头蛇”(HYDRA组织有关,目前暂不得知。而在最新的《美国队长2》彩蛋中,出现了三个重要人物,分别是:“九头蛇”现任领导人:“斯崔克男爵(Baron Strucker)”,变种人“快银”(Quicksilver“绯红女巫”(Scarlet Witch。(这里要提到的是,快银和绯红女巫都是万磁王的儿女,而现在变种人的版权大都还在20世纪福斯公司,所以漫威为避免权益纠纷,特别用了Miracles,而非Mutants(变种人)来形容他们。)


“红女巫”和“快银”剧照


漫威人气角色“快银”和“红女巫”的加入,不仅壮大了复仇者团队,更令漫画迷们欢呼雀跃。在漫画里,“红女巫”与奥创创造的一个机器人“幻视(Vision)”结婚,因此,“红女巫”+“奥创”的组合,极有可能会催生又一位新的超级英雄“幻视”,幻视也是後来加入“复仇者联盟”的成员之一。


“幻视”加入已成定局

 

因为“奥创”强大的人工智能,在电影里它将操控更多机器,根据目前官方发布的一张概念图——浩克VS反浩克战甲(Hulkbuster),我们可以猜测在《复仇者联盟2》中,钢铁侠(Iron Man开发的诸多战甲极有可能被奥创占用,包括专门用来对抗“绿巨人”浩克的“反浩克装甲”。在漫画原作里,奥创某一次就与钢铁侠的战甲融合,产生了更高级的意识。《复仇者联盟2》的副标题,采用了2013年漫画大事件的《奥创纪元(Age of Ultron)》,奥创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与“银河护卫队”意义一样,後者牵引了“复仇者联盟”与“宇宙”,而奥创牵引了“复仇者联盟”与“未来”。


钢铁侠开发的“反浩克战甲”


《复仇者联盟2》概念图,浩克VS反浩克战甲

 


“新出现角色”如何牵引复仇者未来阶段走向

 

虽然复联早期创始人,“蚁人”并未在奥创诞生之时出现,但《蚁人》电影在2015年即将到来。作为一个老资格老阅历的人物,电影角色也将由两位演员——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保罗·路德(Paul Rudd分别出演第一代和第二代蚁人。《复仇者联盟3中又添一新的超级英雄。


电影《蚁人》测试图,希望最近的导演风波不会影响作品质量吧

 

而斯崔克男爵作为继“红骷髅(Red Skull)”“邪恶男爵(Zemo)”的九头蛇又一大反派,将在“漫威第三阶段”成为复仇者联盟的大反派。虽然在漫画中,斯崔克男爵的综合力量比起红骷髅和泽莫男爵较为弱势,不过从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力明显被强化,不仅洗脑了队长原好友巴基(Bucky),控制了快银和红女巫,还覆灭了神盾局(S.H.I.E.L.D.)。根据《美国队长2》结局猜想,斯崔克男爵率领的“九头蛇”组织,将在《复仇者联盟3》中作为次要BOSS登场,并且因为“寒冬战士(Winter Soldier)”的苏醒,在第三阶段的《美国队长3》中美国队长将会与寒冬战士继续与其对决,甚至如传言一样“寒冬战士”会成为新一任“美国队长”。


巴基将是美队故事中新的超级英雄,甚至会在後来接替现任美队

 

《银河护卫队》中的“指控者”罗南,也是之前电影中并未出现的新角色。他是漫画中著名外星种族Kree星人”的“帝国至高指控者”之一,曾率领军队攻占地球。《复仇者联盟》中出现的外星人,虽不是Kree星人,但曾被人猜测是起源于Kree星的某个分支。由于收集者、银河护卫队、Nova军团等跟高级别的出现,由“指控者”罗南牵引的Kree星军队或许将在未来到来。由于电影的改编,他们是与灭霸产生关系,还是像在动漫中独立侵入地球开创漫威“第三、第四阶段”或是更远时间线的故事,我们暂不得知。



漫画中罗南VS复联,《银河护卫队》中“指控者罗南”现身,或预示Kree星故事出现在第三、第四阶段

 

而《雷神2》中出现的古老存在“收集者”,还有《银河护卫队》中的太空海盗“星云”,已经明显跟漫威最终大反派“灭霸”产生直接关联。星云是灭霸消灭某颗星球中收养的继女,在电影中将发挥灭霸的“杀戮”特性,助纣为虐。而“收集者”之前从仙宫收藏的“以太”物质,洛基权杖上的宝石,与红骷髅曾经使用的宇宙立方和银河护卫队老大“星爵(Star-Lord)刚刚发现的某种物质,一起组成了灭霸最终会用到的六颗“无限宝石(Infinity Gems)”。当然,在电影中这些宝石被泛化到六种不同形态的物质,分别代表“时间、空间、现实、心灵、力量、和灵魂”六种宇宙终极力量。而镶嵌“无限宝石”的“无限手套”,据《雷神》彩蛋,目前被收藏在阿斯加德仙宫的储藏室,最後将被灭霸攫取。电影中已经出现其四,剩下两种将在“漫威第三阶段”有更多交待。


“宇宙立方”疑为漫威电影宇宙中的“无限宝石”之一


漫画中的“收集者”


《银河护卫队》中的收集者

 

已经提上日程的新片拍摄计划,除了《蚁人》,还有《奇异博士(Doctor Strange)》。《美国队长2》中,在美国队长在楼顶审问西特维尔特工时,对方说出了“奇异博士”的名字。漫画中的奇异博士是一个使用类似魔法的力量,早期在一次车祸中手残,无法手术而遍寻良方,最终在西藏法师那里修炼成一位巫师。当漫画里灭霸被死亡女神复活後,银影侠来到地球给予警告,就是找的奇异博士。奇异博士将是“漫威第三阶段”的重要人物,鉴于其研究的神秘力量,或许将跟“无限宝石”有关联。


新加入角色:奇异博士,电影已提上日程

 

《银河护卫队》出现的太空海盗,则直接把Nova军团”牵引了进来。Nova是起源于Xandar星球的一个星际军团,行动范围包括整个仙女星系和地球。漫画里,其军团百夫长Rhomann Dey追击星际海盗的足迹到了地球,却因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再也无法继续战斗。Dey只好将自己的力量继承在一个高中生Richard Rider身上,Richard Rider而接受Dey的力量成为一名Nova战士,号称“新星”。“新星”是一个宇宙级别的超级英雄。“巧合”的是,当美国队长在审问西特维尔时,西特维尔还提到了“高中生”一词,鉴于Nova军团已经出现,《银河护卫队》很有可能将开启“新星”的故事。如果会出个人电影,那么迟早也会引出宇宙又一种族,与Kree对立的SKrull


《银河护卫队》中的NOVA士兵,或将引出“新星”


“新星”或将加入,银河格局将更大

 


乍现还是归来?未来可能现身的角色及组织分析

 

可能出现的人物一览:幻视、新星、惊奇队长、惊奇女士、绯红机甲、哨兵、征服者康、天启、天剑局

 

机器人“奥创”将会在第二部被消灭,但其影响却是不容置疑的。首先,因为其超前的AI智慧,很有可能开发联系时间与空间的途径。这些途径将充实漫威第三阶段计划。首先是红骷髅,这个对抗复仇者联盟的超级反派,在正在连载的动漫《复仇者:集结》中被设定为主线BOSS。在《美国队长》结尾,红骷髅在与美国队长的打斗中被宇宙立方吸到异空间,当时亦出现了雷神所在“九大国度”的生物,而这些异空间在《雷神2:黑暗世界》中已经有展现,因此红骷髅极有可能从异空间归来,成为“漫威第三阶段或第四阶段”的BOSS

 

火与恶作剧之神洛基(Loki,雷神的弟弟,在《复仇者联盟》中被灭霸侵入地球计划利用,但是失败被关押。在《雷神2》中协助雷神攻破了黑暗种族的侵袭,然後用诡计夺取了神王“奥丁”的王位。漫画原作中,洛基是和红骷髅比肩的智力双全型BOSS,在前几年的动画《复仇者第一季》中,更是作为贯穿全篇的最终BOSS出现。而第三阶段漫威将继续酝酿“灭霸”这条线索,因此已经驻留阿斯加德的、电影中失去灭霸信任的洛基,应该是《雷神3的反派。


复联和美队的劲敌:红骷髅(或在美队3或者复仇者3中回归)


复联和雷神的劲敌:人气角色洛基(或在雷神3中回归)

 

除却“红骷髅”和“洛基”可能重归,《复仇者联盟2》之後,漫威势必会开发更多新的反派。之前已有的个人英雄影片,只有《美国队长》的线路与“复仇者联盟”契合,而《钢铁侠》基本在讲述独立的故事,因此“钢铁侠”可能继续遭遇独立BOSS,比如“绯红机甲(Crimson Dynamo)”。绯红机甲是一位苏联科学家研发的外骨骼机甲,类似与《钢铁侠2》中“丧鞭”机甲的升级版。同样是机械力量,或许跟“奥创”沾上关系也说不定。当然,因为开始接触外星球,钢铁侠也可能遭遇外星反派,比如Fin Fang Foom(一个外星生物)和Ultimo(外星机甲)。就看《复仇者联盟2》会不会留下这条线索了。


钢铁侠反派——绯红机甲

 

因为从第二阶段结束开始,复联的故事很快就上升到了宇宙高度。没有更强劲的队友和敌人都说不过去。个人认为,要对抗灭霸,除了目前实力较强的雷神和无敌浩克,以及接下来加入的奇异博士之外,还将有更强大的队友,甚至可能直接引出“哨兵(The Sentry)”最初的漫画中,哨兵还是少年的时候无意中喝下了某个教授所发明出的秘密配方,因此得到了“一亿个太阳爆发的力量”,绝对是宇宙级的存在。


哨兵(虚无),漫威宇宙中的超人,会不会在第三阶段或之后登场呢

 

同时,除了已经牵涉的外星种族Kree,由于“奥创”或“红女巫”可能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联系,“复仇者联盟”另一大反派“征服者康(Kang the Conqueror似乎会作为未来BOSS登场。“征服者康”出生于公元30世纪,但由于掌握了时间技术而在历史长河中开始了漫长征讨。他早期去过公元前30世纪的埃及,与强大的变种人先祖“天启”有过交集。因为“快银”和“红女巫”的出现,“天启”和“征服者康”一样,很有可能是漫威电影世界的未来BOSS之一。


时间的旅行者——征服者康

 

故事上升到宇宙高度之后,既然Kree已经出现,《美国队长2》中“神盾局”已经(暂时)关闭,那么专司星际观测的“天剑局(S.W.O.R.D.)”似乎呼之欲出。天剑局全称是Sentient World Observationand Response Department,直译为“知性世界观测反应部”,由外星人和地球人组成,负责外星观测以及解决星际纠纷等,性质类似与神盾局,但处理事物方向不同,漫画中,其位于外空间的基地就由“征服者康”的飞船改造而成。众所周知,“神盾局”在电影中串联起了“复仇者联盟”,而随着“神盾局”的解散,串起“复仇者联盟”与“宇宙”的天剑局将登场,这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神盾局”的存在(神盾局会再次创立也有可能)。而“天剑局”的一位成员,超级女英雄“惊奇女士(Ms.Marvel)”也与Kree星舰队指挥官Mar-Vell(惊奇队长)有着暧昧关系。


继神盾局之后,天剑局或将登场


“Kree”和“天剑局”或将串起新的英雄:惊奇队长和惊奇女士

 

事实上,在被删减、後来收录到蓝光DVD的《雷神》片段中,沙维格(Selvig)博士已经提到了“天剑局”。而在延续《美国队长》故事的一个漫威短片《卡特探员》中,我们也可以从一份文件上看到出现的“SWORD”字样。


《雷神》结尾,Selvig博士提到”天剑局“


漫威短片《卡特探员》文件中的“天剑局”

 


“灭霸终极对决战”——漫威【Earth-199999】宇宙如何走向结局

 

随着“漫威第二阶段”的落幕和“第三阶段”的开启,我们可以预见到一个越来越大的时空,一个更大的的计划也正在酝酿。目前出现的最大BOSS——灭霸,因为在集齐“无限宝石”後拥有的可以灭绝宇宙的力量,定然会作为现今的电影宇宙Earth-199999的终极反派。漫画中,在戴上镶嵌着“无限宝石”的“无限手套”之後,成为宇宙大神级的存在。曾一个响指就让全宇宙一半的生物消失,并且打败了宇宙至高神们的围攻。


漫画—灭霸对决宇宙至高神


 

《复联》中的灭霸,回眸一笑百媚生,他将继续在《银河》中出现,而且真人饰演

 

虽然在电影中,灭霸实力的被削弱是必然,但也超出“复仇者联盟”现在的实力许多。因此如果漫威这条宇宙线铺得足够长,与灭霸的终极对决战,可能会放在“第三阶段”後进行。然而,灭霸是作为目前宇宙的最大BOSS之一,还是一个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BOSS,有待观望。


银影侠警告奇异博士:灭霸来了

 

如果说在【Earth-199999】宇宙,“灭霸”的覆灭是必然,那么前面提到的、牵引未来的“奥创”则可能继续存在。由于奥创作为机器智能、可以不断复活和升级的特殊性,它可以把漫威宇宙无限延展下去。它可以连系漫威“第二阶段”的“绯红女巫”和“快银”,也可以连系“第三阶段”的“奇异博士”和“蚁人”,甚至可以在未来连系到“新星”、“惊奇女士”和“征服者康”。也许它正如大多数人希望的那样,把银幕上的Marvel超级英雄故事,一个个串起来讲述下去。因此,故事要么是在换血中不断延续(奥创主线),要么是一个反派被终结後的重启(灭霸主线)。


我相当喜欢“神盾局”这个图案,只能期待第二季没有第一季这么优柔了

 

诚然,漫威的这盘棋,下得足够大。瞭望太过遥远,我们现在能预见到其“第三阶段”的轮廓和“第四阶段”的些许眉目,但不需要也没必要看得更远。电影的制作周期,远比电视剧要长得多,无论现在这个由“复联三巨头”的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克里斯·海姆斯沃斯(Chris Hemsworth)为首的“复仇者”故事讲完之後,漫威新宇宙是由不断加入的新演员继续还是重启,我们都乐于见到。乐于见到漫威开创的超级英雄新银幕时代,并且带领了索尼的蜘蛛侠(Spider-Man)、福斯的X战警(X-Men、乃至DC公司的“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纷纷仿效。这将是21世纪超级英雄电影的黄金时代,也是商业电影的全新时代。


漫威将在2015年推出《超胆侠》等五部新剧,继续为“漫威宇宙”铺大网

 

附“漫威第三阶段”已敲定影片一览:

《蚁人》上映日期:2015717

《奇异博士》上映日期:2016年待定

《美国队长3》上映日期:201656

《雷神3》:已进入前期准备

《黑寡妇》:待定

《未定名电影》:201755日,据推测可能是《雷神3》或者《黑寡妇》

 

除了电影,漫威还通过推出相关电视剧铺满宇宙大网

漫威电视剧集一览:

《神盾局特工》:20139月起已开播

《超胆侠》:2015年开播

《杰茜卡·琼斯》:2015开播

《铁拳》:2015年开播

《卢克·凯奇》:2015年开播

《捍卫者》:2015年开播

《探员卡特》:时间待定

 

/复仇者猫头

新浪微博:@复仇者猫头

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0722901

 

《低俗怪谈》:我厌恶的不是怪物,是这文明皮囊下的黑暗

$
0
0


早前看到《英国恐怖故事》这个名称时,还以为是FX新打出的一张夏季惊悚牌,後来关注才知道是Showtime发行的。从几个译名中看来,虽然跟FX的《美国恐怖故事》毫无关联,的确也对得起这个名字,吸血鬼、狼人、科学怪人等诸多形象,均是从欧洲神话中脱离而来。虽然後来有了“美国狼人”,也有了“林肯大杀吸血鬼原住民”,但Penny Dreadful这部设定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惊悚剧,充满了十足的英伦范,Penny Dreadful直译是“廉价惊险小说”,英国旧时代的嚼舌老刊物,就跟《低俗小说》所代表的劣质、简陋的通俗小说如出一辙,《低俗怪谈》这个後来被广泛认可的译名,已经代表了本剧的核心——也就是英伦民间恐怖故事的大杂烩乱炖。

 

从电影电视出现以来,神话和小说的故事陆续被改编成供大众赏析的娱乐文化。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德古拉的故事,狼人的故事,无论是英国出品还是美国出品,都可以称作层出不穷,经典的《夜访吸血鬼》、《惊情四百年》、《狼人》耳熟能详,更不用说“科学怪人”的9部独立故事了。也许是看到了《美国怪谭》中将鬼屋、疯人院、女巫的故事乱嚼一番,倒也嚼出了新鲜的风俗文化,《低俗怪谈》这次出手更甚,直接把吸血鬼、狼人、弗兰肯斯坦、道林格雷、恶魔附体一并拉了进来,在初夏时分饔人胃口,还算畅快。

 

然而第一季并非完整的一季故事,它甚至没有一个高低起伏下的段落结局,不知道是不是发行方早就诡秘地预料到了《低俗怪谈》的人气,居然将第一季只制作成了一个小小的铺垫。用十集来承载一个故事的开头,未免放纵了一点。幸之有二:1.Showtime已经承诺将会在2015年推出第二季;2.由于第一季细嚼慢咽地铺下了还算厚实的网,因此第二季注定一开场就会十分精彩。

 

第一季的结尾是一个非常文艺的结尾,导演用交错镜头表现了弗兰肯斯坦再造“科学女怪人”、伊桑变身狼人、凡内莎走进教堂与神父对出了堪称经典的对话。这些都预示着更大的故事范围、更扑朔深沉的剧情即将到来。伊桑狼人形象的展现是首次,虽然只看到了爪子,观众却终于看到其出现,回想故事开头的碎尸谋杀案,与伊桑每次仿佛酒醒後的失态,莫非是狼人所为?吸血鬼始祖德古拉始终未窥真颜,但被捕获吸血鬼口中多次提到的“主人”应该证实了其身份。但这又跟吸血鬼一直追逐的凡内莎有何关系,目前并不知情。

 

道林格雷在剧中暂时算个神秘人物,年轻俊美的他用“性”将伊桑、凡内莎与肺痨妓女串联起来,当然在我们最终知道其他人身份后,想到他与科学女怪人、与附体恶魔、与狼人轮流发生关系,简直唯用NBHH一词才能形容他。而在王尔德笔下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我们知道其实他的灵魂已经变得十分丑陋。谦谦有礼、虚有其表,敢跟将死的妓女ML,实在算不上高尚的绅士。本剧中凡内莎是被恶魔附身,而道林格雷无疑是唯一一位与魔鬼签订契约的代表。通过契约获得了永驻的青春,但是与外表对应的是灵魂的枯涸,凡内莎坦言,他没有未来。人的未来都是奔赴着必然的死亡而去,而通过邪恶力量对自己的改造,实则是放弃了生而为人的宿命。他每天晚上都走进一间密室,凝视着不知其物。第一季也没有交待,当然熟悉其故事的人已经明了,他观望的,不过是自己日渐腐蚀的画像。

 

编剧铺写了足够的情节线索来刻画每个人的内心,这是该剧值得称赞的地方。在《低俗怪谈》中,正邪的对撞被展现到极致,当然这种展现并非正邪在空间中的一次次对垒。比如屠杀吸血鬼那段?不是。《低俗怪谈》的海报上有很显眼的“WE ALL HAVE OUR DEMONS(我们都有我们的恶魔)”标语,编剧不遗余力地通过细节剖析每一个角色内心,来诠释人身上宛若被烙印的、被诅咒的、被生死不离的善恶品质。

 

科学怪人的故事尤甚。真正的传说里,弗兰肯斯坦博士只制造过一个科学怪人。在各种衍生作品里就多了。此剧目前一共出现了三个“弗兰肯斯坦”造物——科学怪人一世(请原谅我取的这个名字),Proteus(科学怪人二世),以及女科学怪人。当大家都以为Proteus是传说中那个货真价实的科学怪人时,他却被一世給杀了。其中这里头有莎士比亚喜剧小说《暴风雨》的隐喻。女科学怪人将在第二季登场。我们知道这个一世,就是真正的、唯一的科学怪人。他渴望人生,却无法以人的形象行走;他渴望爱情,却身陷孤独的囹圄。他恨造物主给了他丑陋的身躯,却赋予其人性的灵魂。不得融合,不得安生。科学怪人在跟弗兰肯斯坦对峙时,互相指摘对方是“恶魔”,这种可笑下的对白下,隐射的是两个相互牵绕渴望救赎却一无所得的灵魂。

 

最邪恶的人也有善良的依附,最善良的人也有邪恶的化身。一心拯救女儿的老冒险家马尔科姆在集会时说,在座的都不是什么善人。之前还未察觉,在故事最後却深以为然。剧中的每个人物,都具有光明与黑暗两种形象。情系妓女一心求爱的伊桑(残忍野蛮的狼人),拯救女儿的父亲马尔科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刽子手),弥补过错倾力救友的凡内莎(女恶魔),外表光鲜的道林格雷(没有未来日渐腐朽的画像),醉心研究也救人性命的弗兰肯斯坦医生(却滥用死尸创造了有悖伦理的异物),还有杀人又哭泣、可笑又可怜的科学怪人。

 

《低俗怪谈》在制作时就被定义为“心理+惊悚剧”,看完第一季才觉得这个定义名副其实。吸血鬼、狼人、恶魔、科学怪人、道林格雷、范海辛,这些纷复繁杂的恐惧形象只是本剧中的一些点,而真正的心理惊悚却是连接这些点的线。对心灵和人性的考量,比对怪物的描绘更深度,也更惊惧。融入其中时,观众一心只想看到怪物。但看完故事去回味时,却发现表皮下的阴暗更令人胆寒。廉价的低俗夜鬽故事,简洁的灵魂回声。


《土拨鼠之日》:这一天,这一生,感谢有你,我的土拨鼠

$
0
0


这是我第一次看安迪·麦克道威尔的片子,不得不承认完全被她迷到了,尤其是内含柔光的眸子,和1992年时光未化的甜涩笑容,90年代的美女形象,人物装束,但都掩盖不了其性感神采。《土拨鼠之日》于1993212日上映,圣烛节後10天,同样地这片子在今天看来充斥着一种具有时代感的视觉和触觉,人物对白和服装设计都跟当时的主流片子一样,没有花哨的镜头,只有质朴的情感意义。

 

在先看过《明日边缘》在看《土拨鼠之日》,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同时对比两者,你会发现两位导演在赋予相同的时间意义背后,一个依然是主流科幻片的“英雄拯救”内核,而一个是小人物“陷入困境”後的盲目挣扎。因此乍看之下,比尔·默瑞领衔的《土拨鼠之日》,更具浪漫喜剧色彩,来自奇幻的时间变化并没有科幻的厚重和影射意义,剔除循环的时间,在浪漫喜剧中,你将会发现更多作为小人物生活中所有能遭遇到的困顿和悲悯。


 

每年的22日是美国传统的土拨鼠日,也就是圣烛节。据说在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州,有一只土拨鼠,在每年的圣烛节那天都会出窝观察自己的影子,并用叫声将信息给当地土拨鼠俱乐部的代表,代表会翻译给媒体,预测今年冬天是不是会延长6个月。比尔·默瑞饰演了一位匹兹堡的气象播报员菲尔,和制作人瑞塔(安迪·麦克道威尔饰)以及一个摄像师来普苏塔尼镇记录该小镇一只名也唤“菲尔”的土拨鼠预测天气的事件。当他们下午返回匹兹堡时,却遭遇大雪封路,只好折回普苏塔尼。然而,当一天过去时,菲尔发现时间并未推进,而是滞留在了22日土拨鼠日这一天。

 

最开始菲尔慌张,以为是个玩笑,却发现这一切是真的时,大为欣喜,不担心身体大吃特吃,无视警察肆意飚车,泡妞,装扮成西部牛仔的模样去看伊斯特伍德1980年的经典西部电影,因为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天,正如那个醉鬼说的,一切事件都没有后果,真是无所不为的天堂。但是他很快就厌倦了,找瑞塔诉说,无奈对方根本不理解,找医生,医生说,你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明天继续谈。最後他绑架了那只同样叫“菲尔”的土拨鼠,在面临警察追捕时开车冲向悬崖自杀……土拨鼠日600点,他照旧醒来。


 

如果土拨鼠说:“I definitelysee a shadow(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冬天还要持续6个星期。如果看不到,则说明春天快来了。这个隐喻在电影後面也被反复提及。在剧情里“男主角菲尔”和“土拨鼠菲尔”撞名并非偶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个菲尔同属一体。春天会不会到来,取决于土拨鼠菲尔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明天会不会到来,也取决于菲尔能不能看到自己的样子。

 

最近又听耐提到,时间会沉淀一切,唯剩下真实与美好。经过思考的回味,会发现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菲尔在不知经历多少天後(不比阿汤哥在战场上经历的短,从菲尔恰时间偷东西就可以看出),终于对做坏事,恶作剧,勾搭妹子,自杀等诸如此类的没兴趣,甚至不再煞费心思继续追求瑞塔,而是“把有限的一天生命,投入到伟大的乐于助人事业中去”。于是他掌握了刻冰雕,修汽车,给人看病,弹钢琴等多项技能。如果仅仅靠酒精、美女、罪恶消磨时间,那么永远无尽头。在无限的时间循环中,不能自拔是很痛苦的事情,会带来与人的虚无与迷失,但最终菲尔找到了自己。他之前费尽苦心想在土拨鼠日这一天把瑞塔引上床,因为没有明天,他等不到。


 

後来他对于生命的重新定义,正是从22日循环跳出的至要。如果你想,这出无厘头的奇幻剧是否跟《冒牌天神》一样,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一出闹剧,那么它就是。更重要的是,在从助人和不断学习得到的自我情感满足中,菲尔得到了救赎,并“意外”地获得了多项财富,赢得了瑞塔的芳心。然後在某一天醒来,发现不再是独自一人,还有瑞塔在枕边。


 

如果专注于剧情考核,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封路的暴风雪也许是造成土拨鼠日循环的一个象征,于是会问:菲尔就不能在每天一开始,暴风雪还没有封路前逃离小镇吗?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菲尔在楼梯口跟那个胖子打招呼,无论他是直接冲出旅店还是在大厅喝一杯咖啡消耗时间,他都会在旅店门口看到那个提口袋的女士恰好路过,在路口遇到自己卖保险的高中同学尼德。的确如果是耽搁了时间,这些事件会错过而并不会发生的。然而不必为此纠结的一点是,这不是一部科幻片,是一部披着科幻外壳的浪漫爱情喜剧。

 

据说当时在男主角人选并不是比尔·默瑞,而是汤姆·汉克斯。我还真脑补了一下,始终觉得后者不如比尔·默瑞对“菲尔”这个性格交叉的角色有足够好的驾驭力。对比一下,同样的一部人生轻喜剧,汤姆·汉克斯在《幸福终点站》中演技出色,但回味甚少。《土拨鼠之日》,让汤姆·汉克斯饰演是一种四十岁老男人思考人生时严肃的样子,让金·凯瑞饰演是一种四十岁但心理年龄就十岁的中年男人思考人生时癫狂发笑的样子,而比尔·默瑞恰好综合了这两位演员严肃和夸张的演技,在一部1小时40分钟的电影中诠释了菲尔从顽固冷漠——夸张迷失——找到自我的过程,借路边高中同学尼德的话说,“你(买了我的全部保险)带给了我完美的一天!”,这电影展示了一个平凡人该有的完美一天。看电影时也度过了完美的一晚,感谢你,我亲爱的土拨鼠 (*^__^*) ~~

 


几个附注:

1.             菲尔带女伴去看电影,说这部电影我都看了一百遍以上,叫我Bronco。这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经典影片——《不屈不挠(Bronco Billy)》。

 

2.             在最後的土拨鼠日,菲尔和瑞达有没有发生关系?据我推测没有。在菲尔发现新的一天到来时,疯狂亲吻瑞塔,瑞塔说:“你昨晚怎么不像这样子,你只是熟睡。”因为被困这么久,菲尔对这些一夜激情的事情不再执著,所以他应该只是抱着瑞塔睡了一夜。时间逆转的关键还不明了,猜测应该是菲尔达到了最完美的一天。

 

 

3.             菲尔被困普苏塔尼镇到底多少天?导演在DVD花絮里给出了大约十年的答案。而据一位叫Simon Gallagher网友推算,实际上达到了33年,350天!这个总记录爆了《明日边缘》的阿汤哥不是一点半点的。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我感觉就几个月而已啊。请注意多项提示,例如:1.菲尔至少在当地电影院看了一百遍《不屈不挠》;2.菲尔教瑞塔扔纸牌到帽子里,瑞塔问菲尔如何才能熟练掌握这项技巧,菲尔说,每天五六个小时练习,半年你就能成为专家。换言之菲尔至少在这项技能上耗费了半年;3.同理,学习法语、钢琴、冰雕、修车、看病等多项有展示的技能,时间叠加;4.其他的,认识每个人,同样花时间,尤其是涉及到隐私的问题,可以参照菲尔勾搭南茜和熟识瑞塔的过程。总之很复杂。这部电影远远比看上去的深厚,虽然是一部浪漫轻喜剧,但真的可以重温多遍,回味无穷!


我的第一个电影混剪

$
0
0

2014上半年我大约看了150部电影。其中有70部左右在电影院(比如变形金刚4、天才眼镜狗、逆转未来、超凡蜘蛛侠2、白日焰火、机械战警、别惹我、哥斯拉北京爱情故事、霍比特人2、明日边缘等)和网络在线(比如雏菊、12 猴子、浪漫的老鼠、异次元骇客2、我是山姆、基督再临、蝴蝶效应2、一级恐惧、危情三日等)观看的。大约有10部是重温,比如终结者2、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东邪西毒、燃情岁月、大圣娶亲、放牛班的春天等。

将本地保存的约80部影片做成我的第一个电影混剪,记录我的电影生涯。音频插入不够协调,视频经压缩画质下降了很多,剪辑也不够好,总之这个混剪很菜,重要的是热爱电影的那颗心未变。

大家不妨猜猜出现了哪些电影~~



《嗜血菌株》:概念化的惊悚剧,吸血鬼的新演绎

$
0
0


《嗜血菌株》是FX发行的惊悚悬疑新剧。FX今年发行的剧集,《冰血暴》、《暴君》等都颇受好评,《冰血暴》更是一举拿下18个艾美奖提名。而个人感觉这部以寄生感染为主题的非传统惊悚吸血鬼剧,让整体的悬疑气氛非常浓厚,虽然才更新2集,却已经为接下来的故事走向万分期待了。

 

这主要得益于集编导、制作为一体的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操刀。也许是去年国内上映的《环太平洋》才让更多国人认识这个低调的导演,但他早前已经依靠《刀锋战士2》、《地狱男爵》、《潘神的迷宫》等影片跻身一流导演之列。甚至深得彼得·杰克逊的赏识,有意邀请他导演《霍比特人》系列,虽然不得而终,但也参与了《霍比特人1&2》的编剧。近些年来不仅欧美电影大明星开始接触电视剧圈(一方面部分人是从其中走出来),导演也开始参与电视剧的执导和制作,如哈莉·贝瑞出演《传世》,凯文·史派西出演《纸牌屋》,斯皮尔伯格制作《传世》和《穹顶之下》,迈克尔·贝导演《末日之舟》。

 

但FX电视网与托罗的合作无疑是让《嗜血菌株》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托罗一向擅长惊悚和恐怖片的元素调和处理,看看他参与制作过的电影吧:《茱莉娅的眼睛》、《别怕黑》、《母侵》、《人兽杂交》、《孤堡惊情》……全是排得上号的惊悚类型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托罗执导一部电视剧呢。


 

托罗在2012年接受采访时说:“我想将它拍成像真人秀那样,但是还是要有一些风格,不是《犯罪现场调查》或者《火线》那种。我们希望摄影机的运行风格能够非常纪录片,虽然剧集是设计得非常好的。拍摄和故事线将非常宽松发散,有那种真实的感觉,然后慢慢地,我们要加入风格,恐怖的感觉是需要更流畅的镜头运用、更多的悬念和更能烘托气氛的剧情点的,所以这将是个混合的风格。我不认为这种东西曾经出现在电视上过。”

 

我想说,托罗真的赢了。我在《嗜血菌株》里,真的看不到什么电视剧的影子,首先托罗在色彩运用上跟《环太平洋》类似,让你误以为这不过是“机甲版惊悚电影”之外的另一部“吸血鬼寄生版惊悚电影”。目前已经推出的两集,虽然每一集都只有40分钟,但叙事结构和高潮设定都非常类似电影,起伏跌宕毫无拖沓迹象,再加上已经做足的铺垫,气氛的烘托,我已经想象不到后面会有多精彩了。这是一部电视剧,但远远比电视剧更精彩。

 

《嗜血菌株》是根据同名小说《The Strain》改编,要知道这部小说还是托罗与Chuck Hogan联合撰写出版的。《嗜血菌株》又是一部被高度概念化的剧集,当然概念化的幻想剧集在银幕上是行得通的。故事介绍的敌人,是一种类似于传统吸血鬼与《撕裂人》中“僵尸”形象的结合体,他们对人类鲜血有渴望感,嗜求感,但身体状态出现其他分化——从嘴里吐出的触手状器官。从前两集讲述看来,被寄生虫感染的人体最终会达到一个协调的状态,即拥有自我意识,但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邪恶人格的共生体。

 

颠覆传统吸血鬼的设定,从寄生虫出发辅以其他怪物元素,《嗜血菌株》的创新从一开始就很容易抓住人心。除了故事背景的吸引力,人物角色同样出众,寇瑞·斯托尔的强制控制人格障碍,西恩·奥斯汀的背叛,以及第二集刚刚出现的凯文·杜兰的决断形象,都已经让故事生动了起来。

 

综上所述,已经可以认定,这又是2014年最佳剧集之一了。还是先给第一、二集都打九分,看看後面如何,再不断修改分数。

【TS奇旅记】要让孩子知道,他很重要

$
0
0


看《TS奇旅记》时,觉得很畅快,因为这电影做得是那么自然,精致旖旎的风光,顺畅恬静的故事。心里却没有写下一点东西的打算。因为好像近几个月来,没有我手写我心的欲望了。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来源时光网的改版,每天首页的都是经过策划的噱头文章居多,某种情况下配合了新闻的作用,而不是像从前一样根据前一天哪篇写得好上哪篇了。

 

白色清新风格代替了老式但是内容有料的版式,各种专题,迎合了时代却没有迎合真迷影人的口味,空洞接踵而至,也影响着许多人在时光的生活。这一点让人遗憾。但今天傍晚走在路上时,许多不见的阳光出来了。因为俄罗斯燃烧护林带,让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北部连续多天处于一种阴霾中。但终于是见到阳光了。

 

走在路上时,一直在想昨晚看的电影。比较喜欢TS这个小孩,我另一个喜欢的小孩是《弱点》里的SJ。TS和SJ,他们代表了两种风格的小孩,也代表了两种大人的情绪。一个聪明细腻到忧愁,一个嬉戏欢乐无穷尽。因为颇有些感触,还是想提笔写下一点东西。鉴于前面的原因,又觉得没多少必要,反正也没人看。但接着想到,曾经写过一篇《蝴蝶效应》的影评,其实如果按影评来讲,的确不算是什么影评,自己也觉得不够好,主要是写出了电影与我交融的某种心情,而後来有两个女孩加我了,都说是看到我写的《蝴蝶效应》文章,小敏更是厉害,从我的博客发掘出我的两个QQ,全部添加好友。我都不知道她是怎么发掘出来的。心里就想,原来只要还是有一个人看我写的东西,哪怕一个人被触动、影响,我都觉得花时间写的文字有了价值。我的心情,有人懂。就像《后会无期》那句:“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那就够了。”



你永远都不知道孩子,他有多么坚强。说一件几年前的事情。我有个表哥,他有个男孩,七岁。因为顽皮被表哥打了一顿,他赌气,一声不吭,打定一个人走回农村老家。家人到处找不到人,贴告示寻人,一天无果,最后开车沿公路找,当找到那孩子时,已经是傍晚了,那孩子大半天走了50多里路。TS的出走,如电影所述,一方面是去华盛顿领奖,一方面是觉得家人不爱(尤其是爸爸)。他走得很坚决,在路上没有打算回头。甚至遭到警察追逐时,受伤也一声不吭。

 

但他在火车上,看着窗外时,说出了自己的内心:“也许,在这些房子的其中一座里面,一个小男孩正被火车的声音惊醒。也许他会想,搭上火车,穿越沙漠会是怎样的景象。我有点想跟他换换角色,看着火车驶向远方。我无法否认,我不是一个无忧无虑的漂泊者,只是个逃家的10岁小孩。”就跟大人一样,不是吗?一个人去远方时,总是惴惴不安,有点哀愁。



当TS拿到从火车流浪汉那里得来的钱,买完热狗路过电话亭时,想着給家里人打电话,家人们多么着急,妈妈说你说得对我不该花时间研究虎甲虫,爸爸说快回来一起用引水管整理河道,姐姐说你快回来帮我做万圣节戏服。他看着电话亭,幻想着这一切实现,而自己在家人心中是多么重要。其实小孩子跟大人的情绪,一样多而杂,只不过大人渐渐习惯而已。我还依稀记得,很小的时候,写完作业,也不出去玩,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爸妈回来。孩提时光最容易刻在脑海里。

 

《TS奇旅记》,这是一个故事,却又并不是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TS是个科学奇才,小小年纪发明可以运行400年的永动机,拿下世界级奖项。爸爸是个旧时代牛仔迷,还给另一个儿子雷顿买枪玩。或许这个故事有另一个版本。在美国西部蒙大拿州的某个偏远农场,住着一家子人。爸爸是个狂热牛仔迷,常常灌输牛仔理念給身体机能较强的小儿子雷顿。小哥哥TS则是个小小发明家。有一天,雷顿偷来爸爸的枪玩,不幸子弹卡膛打死了自己,而当时哥哥也在场,他以为自己有责任。爸爸失去了爱多一点的儿子,从此和TS的关系微妙。有一天,市里某个组织的老师打电话来,告诉TS他的小发明获得了“小学生最佳创意奖”,问他有没有时间去领奖。受弟弟意外死亡家庭氛围忧伤的情绪影响,TS答应了,决定独自出发,反正觉得市里也没那么远。他遇到一个警察,那个警察好心问他想送他回家,他倔强地跑了。他还遇到一个流浪老头,那老头挺喜欢他的小巧可爱,给他买了个热狗。他或许是扒的一列火车,或者拿零花钱坐的汽车,但最终到达了市里。老师安排他领奖,问他爸妈来了没。他说我是独自来的,家里不远。但其实妈妈找到了他,只是看着他领奖,本来该对着老师们说一些自己多么努力的话时却无意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小孩的压力太大了,你以为他什么都不想,他却一个人承担了那么久的全部悲伤。

 

你听懂了吗?我喜欢这个故事。


 

                                                               

【游记】漠河的天空

$
0
0

      这个夏天来漠河待了20天,虽然不长,却也感受到祖国极北之地的独韵。在当地租房,闲逛,看电影,散步看夕阳,一如本地人生活。

      每天日照时间很长,晚上近九点天色才暗尽,而凌晨三点不到东方就开始亮了。极昼出现在夏至当天,7月5号还出现过北极光。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每天距离夜最深的时刻是偶尔看电影到两点多睡觉时,听远方传来“呜呜”的火车声,静诉着边陲小镇的夜晚。而最动人的景色,莫过于每天绚丽无比的夕阳、暮色。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天空。

      整理了一些照片,分享給大家。

白昼时分









将暮未暮










夕阳西下,夜色来临








夜晚,远方火车站的点滴灯光




附带自己用美拍拍的短片




最美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霍比特人3】预告点评:悲怆旋律,诉说中土传奇的落幕

$
0
0


面对今天发布的《霍比特人3》先行预告,我想借用我的一位微博好友“蛮卷酱-bAiLu”@我时所倾诉的情结——“我激动的要哭了[泪][泪] 不过国内肯定又明年初了。”毫无半点疑问的是,这句话是她的心情,也是我的心情,更是代表了广大魔戒迷的不二情怀。

 

对于这款预告片,我可是自从刷了4遍《霍比特人2》之後,期待了良久。在圣地亚哥动漫展之前就得知PJ交了款先行预告給华纳,心想99%会在动漫展期间发布,于是一直很关注。尤其当hobbit团队开发布会时,我全部看完了,没有看到现场播放预告的画面(後来听说有关剧情部分环节被删了),但终于是在漫展後等到了。对比真人和电影,奥兰多布鲁姆等人的确是老了。但预告比之真人,比之魔戒,都在特效上进步了很多。今天一天已经看了五六遍,简直有百看不厌之感。

 

 

先从预告说起。这款预告一开始便暴露了不凡的气息,全新而复古的制作/发行公司logo!大家可以看到,依序而现的华纳兄弟、米高梅和新线,虽然色彩跟第一二部相同,但出场方式和纹理线条全部变化,这种创新预示着这一部将是不平凡的最终篇章。然後是先行预告揭露的主题,这一款的主题与前作对比,可谓大相径庭。《意外旅程》和《史矛戈荒漠》的基调都是潮爷带着一群矮人卖萌逗趣,虽然一讲到战斗、勇气和荣誉时,姿态也颇为严肃,不过终究算是比较喜感的东东。而到了《五军之战》,中土世界最深沉的悲凉袭来,魔戒的气氛回归,几大种族的史诗在这里交融,汇聚成最终的血与泪争鸣,因此可以说,第三部累积了前两部的一切影子,称作半个悲剧章。



这种喜忧参半的故事本来是《指环王》系列的主旋律,可惜在“儿童读物”里一开始被掺稀了。一半原因是PJ的扩充改编,添加了更多笑料和细节。另一半原因是本来就是童话,何必讲成人故事。但纵观《精灵宝钻征战史》,中土从来都不是人间伊甸园,而是经历过“星夜之战”、“骤火之战”、“泪雨之战”等等几大战役的中洲生灵,从来都更明白“命运”这种东西。从台词中可以看出,索林将走向宿命的悲剧,山下王国不会重建,矮人四散,而巴林将会到莫瑞亚建立矮人最後的奇迹。比索林之死更残酷的是,“史矛戈河谷战”和“五军之战”的荣耀与泪火之光,人类、精灵、矮人、半兽人将在这里聚集,上演“银幕中土”最後一次可歌可泣的战役。

 

除了索林,女精灵塔瑞尔可能会死,因为她是新加的。褐袍可能会死。虽然原著并未提及,但《霍比特人》里大家可以看到,褐袍和灰袍一起行动比较多,而后来魔戒里丝毫没有褐袍影子,眼尖的网友更是看到甘道夫拿的褐袍的手杖(他自己的被火眼索伦摧毁了)。人类、矮人、精灵为了争夺孤山宝藏,损失惨重,甘道夫、屠龙英雄巴德、比尔博等人都将获得升华。尤其是比尔博,经过这些事件,应该更能理解“旅途就是哀伤与孤单”,明白“去而复返”的真谛了吧。



预告没有恢宏大气的背景音乐,仿佛是为了响应终结,插入了一首“The Steward of Gondor”(即本人贴的这首,如果还没听到词请听完),因为只有皮聘在《王者归来》中唱歌的片段,大家更熟练地叫做“Pippin's Song”。哀婉动人的歌词,似是故人来的一次诀别:

 

Home is behind

The world ahead

And there are many paths to tread

Through shadow

To the edge of night

Until the stars are all alight

Mist and shadow

Cloud and shape

Hope shall fail

All shall fade

 

“让我们一起见证吧!”——正如预告片告诉我们的。穿越迷雾和阴影,一同见证这传奇的落幕。

                           

 

                                                                    

《后会无期》:文艺青年与旅行的诀别书

$
0
0


在《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里,一个人,一部车,为一个朋友,为了自己也不知道追求和探索的什么,主人公上路了。这是1988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没完,它后会有期。到了今天,我们发现那辆旅行车,还是奶色,最先引出旅途的,还是一个送上门来的妓女,上路时,憧憬的马儿,依然是摩托车。如果马浩汉是路子野,那么他和江河寻找的那一条路,就是注定的旅行者之路。这条路太过漫长,看不见,想不远,以致回头之时,都不知自己是否已经找到了归宿,或仍旧在路上,继续前行。

 

这个故事的情怀没有变。当苏米说出那句“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时,我便知道,这个通篇讲大道理的电影,除了表达那文艺青年穷极一生也寻觅不到的情怀,不能給我们任何帮助。“过不好”的苏米一生,也是过不好的文青的一生。当阿吕出现时,“为什么过不好”的话题就延续了下来。过不好,是因为你不是真正的旅行者,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里来的世界观”。这是一位或可称之为铁打行者的箴言,半真半假地道出了关于旅行的半打子意义。当他站在山坡上仰望天空时,江河和马浩汉急欲将其引奉为经典,弃绝自己的青春开到荼蘼。

 

当几人党在路上狂奔,浩汉江河唱出那首《旅行》时、却突遭“我去”,便已表明旅行本身已经没有了意义——

 

和青梅竹马的好友来一次青春的告别,是想不回头;

 

劝妓女从良却劝不回她生活的落魄失意;

 

刚认识一个骑友在感动之后就被捅一刀。

 

你以为这就是真正的旅行么?文青常常幻想的旅行,是在风沙与云雾间记取故乡的红颜守候,是在夕阳黄昏下与初识驴友的渐行渐远,是在回不去的地方遇到一个同样回不去的来儿人。在《后会无期》中,世界不再,人心不古,这些青春时的美好幻想就这样破碎了,如今它只存在憧憬旅行的文艺青年的脑海里。

 


如果这是一次公路的旅行,你对其中故事能信几分?如果这只是小小影院中的一个梦,你又能回想起几许?我一直在旅途中,急于目睹这个梦。上映时在漠河,未能一睹首映,辗转想去加格达奇,嫌远,最后到了长春,才重温了一个梦幻淡化现实的1988年代,一次逝不回的时光。

 

“我是旅行者,二号!”

 

6月《科幻世界》杂志征集科幻微小说时,我提交了一篇上去:

 

“报告,星际探索队在一颗黄矮星附近发现一颗失去动力的飞行器,已经破译了上面携带的文字信息,是该星系中某蓝色行星发来的讯息。”“果真如此?!内容是什么?”“行星地球的孩子问好。”“看来我们在宇宙中不是唯一孤独的生命,几千年的探索没错,我们还有其他朋友!叫地球吗?出发!”

 

当然,这短短的140个字P个口头奖励都没有得,包括一个赞。我想,会不会是《科幻世界》的编辑已经忘了,截至2014年,这个外星人探索队发现的正是我们已经发射了37年的宇宙探索先驱——“旅行者一号”。忘掉的不仅仅是科幻杂志的编辑,还有劳苦大众们。当我们忙碌于堆砌脚下的土地时,已然忘记了仰望星空。而我一直以为,在有限的生命里,唯好电影与星空不可辜负。

 

韩寒很聪明,知道我们忘却的不仅是星空,还有曾经用脚步丈量的土地。这个世界,变化这么大,我们已经走不回过往,找不到昔日荣光。韩寒和阿吕都深知这一点,所以阿吕这个角色,在面对星空时是慷慨陈词的,这是全片里他惟一值得“局部相信”的一点。所以,我也愿意局部相信,阿吕是把那奶色一个人开到火箭发射地去了,待激动无比地看完什么3P升空後,然後把车給卖了。

 

所以当江河回到东极岛,看着繁华的岛屿灯光时,我告诉自己,我并不相信这个结局。它从没发生过。这次旅行有,但它没有生出这个结局,或者说,正如结尾那一幕,浩汉和江河还在路上,一直在路上,从没抵达终点。

 

“我给你想好结局了。”浩汉对江河说。这是故事里的人构想的结局,而说故事讲述的结局,正是车窗外雪花飘洒那一幕。

 

剧情可以有诸多探讨,例如浩汉是不是死了。我想韩寒只是想讲一个简单的关于“旅行者”的故事,又不是拍《盗梦空间》,所以哪儿有这么多隐喻?

 

阿吕更像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的出现,仅仅在于填补“旅行意义”的空白,他数次环游中国,可看作最後死忠旅行者的代表,代表同样拥有头盔的浩汉江河的另一种渴望,和所有在路上再也无法前行的人。

 

因为星空之下,遥远和神秘不在。好像对于人类,没有再值得去探索的地带。“我花十天的功夫,他们靠一张票半天就能到。”而漫步星空又太遥远,我们不知道旅行者一号是不是已经飞出了太阳系,但上上个世纪,上个世纪,那些久远的年代,那些说走就走的未知的旅程,讲出来让他人崇拜的路,已经不会再有了。

 

然后我想起我,这些年我走了很多路,但回首的时候,好像又还停在原点。


 

在不是三毛的年代,我不知道怀揣着旅行梦想的那些文艺青年们,还能走多远,是不是真的该跟“旅行”轻轻道一句:后会无期。

 

当一辆车消失天际

当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

他们为何离去

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

 

在每个银河坠入山谷的梦里

我会醒来 也忘记梦境

因为你不知道 你也不会知道

逝去的就已经失去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和旅行,后会无期(告别的时候,请记得用力一点)

 

 

                                                                     

《人类清除计划2》:解读“人类清除计划”

$
0
0


《人类清除计划2》,低成本惊悚影片《人类清除计划》的续集。这部片子真是让我看得如痴如醉,堪称小商业佳片的代表,一看完我毫不犹豫地给它打了8分。

 

为什么说它好呢?下面与第一部对比说明。如果看过《人类清除计划》,定会为其中的全新背景设定——每年一日的全民自由大屠杀而感到新奇万分,这也正是第一部能够成为黑马的原因。所以面对第二部,人们不禁会想,第二部会拍成什么样呢?已经知道背景口味的前提下,编剧还能在故事上玩出什么新花样?

 

如果评最佳续集,我要給《人类清除计划2》提个名,因为它完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片子的升级(亦即对比第一部的更多成功之处)在于:

 

一、       推动剧情进行的线索变化

 

从第一部的平民反抗升级到私人复仇。这种设定的变化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仅将视角全面拉到了户外的城市街头,让我们一睹只在前作中的电视上出现的街头暴动场景,更是从第一部的“反抗自救”主题升华为“城市大逃杀”。受益于此,故事的局限性被开放,追杀情节更是让故事充满了一种剑拔弩张、毫不停歇的味道。


平民的罪恶

 

二、       武装升级

 

我盘点了一下,本次武装力量如下:

 

户外普通清除力量(个人或者小团体,也是第一部的主体力量,譬如楼顶上喝啤酒玩狙击的家伙、以及地铁站里机枪扫射的群体)

 

室内高歌上帝玩清除的富人玩家(这种玩家最为可恶,用金钱来诡辩上帝教义,西装革履拾起斧头,可以就着鲜血兑红酒,是文明的刽子手)

 

聚钱卡车武装(这种武装比普通团体规模更大,游荡搜寻幸存者,搜刮钱财,并卖给富人当玩物)

 

政府武装(算是本片里体制产物的大反派,士兵专属执行,装备强大,火力迅猛,有目的地屠杀,以维持清除计划本身的稳定性)

 

对抗武装(本片里最後出现的武装,可以看作被压迫人民的革命化力量,号召人们反抗政府,反抗不道德的肮脏政策,并诉诸武力)

 

男主角的儿子曾经被醉酒的家伙误杀(强调醉酒的意义在于醉酒者并不一定是清除计划的拥趸,而是可以归类为误杀之流,为结局改写作了铺垫),男主在今年的清除日只想进行一次简单的穿越城市复仇,却在路上困陷于几股交叉力量,最後不得已拿起武器为无辜者反抗。


富人的罪恶

 

三、       政治讽刺与政民关系的升级

 

在第一部里,我们可以看到,男主角身份是售卖家庭安保系统的商人,这种身份担任主角非常有效地说明了人们对“清除计划”的政策到达了一个逆来顺受的麻木状态,崇尚暴力的人欣喜于计划优势,期待在一年一次的珍贵之夜大肆走出去猎杀平民,而不愿意参与计划的群众则装好安全门,在家里看电视就可轻松地度过一晚。

 

而最受苦的恰恰是那些不愿意沾染罪恶也没钱給自己提供庇护的贫困人民,流浪者。于是出现了蜷缩躲在地铁站里的他们,被无辜杀害的一幕。在《人类清除计划2》里,新上任的元首多次鼓吹我们的政策有多么好、多么公平和合理(清除倒计时时提示的十级政府人士拥有豁免权,正巧成为对这项计划的最佳讽刺)。同时有压迫就有反抗,街区出现了一个带领大家反抗的黑人领袖,这个领袖也多次在电视上宣扬用鲜血回击政府,简单地说就是:嘿,兄弟们,拿起我们的武器跟他们干一架吧!草他娘的!

 

事实上这种反抗也颇有争议。首先政府的计划是在一个合理的社会环境下提出来的,旨在降低失业率和犯罪率,增强社会稳定,而结果表明犯罪率确实是下降了,以一种不光彩、不道德的方式取得。如果自己没受到伤害,人们是乐于享受在自己的窝里舒适地度过一晚的。这种政策某种程度上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所以并没有激起全民反抗。

 

这种方式残忍地剥削了最底层人民。因此,第一部里的商人男主,还有第二部里的复仇男主,他们作为中产阶级,都是不太在意制度本身是什么样的(两部影片都没有给出他们评价制度的意见)。黑人领袖带领的群体可以认为是真正的反抗者,与男主一行人有利益上的本质差别,而他救了男主一行人,也是阴差阳错。如果男主也是富人,哪怕没有参与清除计划,我敢打赌黑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他们。

 

促使这些不同阶层角色转变最明显的讽刺一刻是,被男主角救下的那对情侣,男方在被杀後,女方痛哭流涕,最後冷漠地拒绝了再次跟男主角一起逃离,而是选择了加入黑人领袖一方,参加了清除计划(注意这种参与方式与男主是截然不同的,男主只想一人复一人仇,而女孩则开始转变对抗政策。故事并未接着讲述她,不过想她接下来去屠杀富人区也不为过)。

 

所以如果再拍第三部,故事一定是重点讲述底层人民的起义了。政府私自加入武装进行有目标清除,反抗只会愈演愈烈,剧情会变得更“嘲笑鸟”非常像。


政府的罪恶

 

四、       主角变更

 

这个跟剧情没什么关系,但我就是想提一下。伊桑·霍克是《人类清除计划》的主角,他的演技比较好,看过《训练日》、《日落之前》等,个人也比较喜欢他。弗兰克·格里罗是从《离线》、《美国队长2》进入我视线的,不如伊桑帅,但同样非常有型。两个人均奉献了上佳表演,而我尤其喜欢弗兰克扮演的角色,大家总说他与惊悚犯罪片脱不了干系,可能正是源于其一种阴郁气质。总之,弗兰克出演续集,是惊喜,也没有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的人选了。

 

五、       救赎主题的表现

 

两部均有救赎主题。第一部结局不讨喜的一点在于,邻里关系变化如此迅速,也如此狗血。夸张化的政策成就夸张化的表达,跟第二部里的妹妹杀姐姐同出一辙,但那也没有邻居的笑里藏刀来得恶心。

 

《人类清除计划2》的结局令人欣喜。当男主角惹上那么多麻烦後,终于抵达仇家。进去一阵狂哮怒吼後,我们接着看到他走出房门,但并不知道他到底复仇与否。然后情节再起波澜,政府武装的头子出现,給了男主2枪,没杀死,然後对准他的头再次宣扬了一番政策的优越性,意图证明“人类清除计划”的必然性,证明个人英雄主义的失败。这枪还没完全举起来呢,“砰”地一声,就被男主的仇家給爆头了。

 

原来男主放弃了复仇。而后自己被仇家給救了。没有比这更合理的救赎故事了。原谅这个词,无论念叨在嘴上多久,都是假的,只有行动才是真的。

 

人类自己提出“人类清除计划”,这件事一点都不好笑。好在是看电影,《人类清除计划2》是个很好的故事。

《敢死队3》:当爷们开始一段情怀

$
0
0


一直以来,动作片演员需要比剧情片演员付出更多努力,因为不仅玩命似的要在银幕上冲锋陷阵,还得在这些动作狂欢里挤进来一些演技让观众觉得故事不是那么无脑。观众看艺术片一看剧情,二看演技,而在动作片里,剧情的作用并不是至关重要,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是动作影迷们趋之若鹜的首要原因。如果演好了,那就是亮点。至于剧情,达到及格线以上、没有明显的国产动画片属性就已然足够。

 

因此,在有朋友跟我吐槽剧情不咋地的时候,我真想反问他,要是这么在意剧情,你看这部十几个大汉爷们演的脑袋秀逗片又是为哪般呢?男人之所以为男人,比女人多了更多冒险精神、更多意气用事、更多不咎结果的热血沸腾……因为我们唤作“男人”。《敢死队3》,每一部都有不同的十几个角色几乎都是动作片出身,是已经过气或者正在过气的明星,也不能否认大多都是英雄迟暮。好像这已经不再是上世纪纯粹动作片的时代,个个硬气不起来。

 

但这不妨碍我看第二遍。我在7月网络流传的DVDscr版本中已经先睹为快,我觉得只要是个动作片迷就不会忍住不看,但是真正的影迷、爱它的人、有觉悟的人会选择再去影院看第二遍,去支持正版,也去真正感受下情怀。所以我去了。只因这是爷们的情怀。

 

无论是看完第一遍试映版还是院线版,我的感觉都是——爽爆了!《敢死队3》胜在一个字,“真”。演员是真的,主角都是一群四十多岁到七十多岁的叔叔和爷爷级人物(连史泰龙都比杰森斯坦森大21岁),从他们脸上,你可以看到昔日荣光,他们的肌肉还没有松弛,眼神也如以往一样坚韧。拍摄手法是真的,影片重塑经典采用了传统的动作片拍摄手法,并非采用新时代的数字拍摄技术。再然后,在耗巨资搭建的实景地里,爆炸和动作戏份都是演员真实完成的,这种畅快带来的质感效果,是无可比拟的。你想想,这群老爷子们都快老掉牙了还如此卖命,就冲着史泰龙,施瓦辛格,哈里森福特,杰森斯坦森,杜夫龙哥,李连杰,安东尼奥等加起来好几百岁这一点,也值得去看去欣赏去重温。


 

《敢死队3》将争斗场面拓展到半战争状态,大楼战类似于城市巷战。但无论是玩刀的、玩枪的、玩炮的、玩肉的、玩车的、玩飞机的,一个都木有少。导演Patrick和几个编剧将人物关系梳配合理,这是亮点。你看到每个人都在打,每个人都发挥各自的优势,但不觉得混乱。从枪械对决到近身肉搏,快速剪辑的格斗画面让影片后半小时打斗充满张力,因为观众在刺激有序的激烈激素飚移中,还能看到队员们一面压的爆发力和安东尼奥引入的出彩笑料,不能不击掌一叹!

 

正因如此,一些瑕疵也就显得不重要了。本来“拉丁情人”神似憨豆还变得神神叨叨,吉普森的轻松被逮又轻松逃离,最后还来一场扔枪打架又捡枪拼速,还有动作片中万能的无论多么危险主角也不会死定理,在男性同胞们“yeah!爽!就是这个味儿!”是欢呼声中,一笑泯恩仇。

 

怀旧比什么都重要。史泰龙召集了这么一帮老爷子凑热闹,本身就是冲着“动作黄昏绝恋”来的。这些个老爷子,无一不是事业瓶颈或者纠纷缠身,史泰龙的丧子之痛,吉普森自己惹的生涯禁闭,阿诺的脱政再战,还有斯莱普斯的事业危机,不一而足。这片子一边颂扬的是老动作片情怀,一边拯救的是演员们自己。

 

不知道《敢3》是否系列最后一部,但处处转移的痕迹非常明显。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动作片了,靠靓车、武器就能制造出同样的酷炫效果,中国人也能拍,比如《刺陵》和高大上的《富春山居图》。在好莱坞新动作片中,枪支、电脑、间谍、科技、爆炸的元素越来越多,已经不是老一辈的时代了。故事中,巴尼、Bonaparte、战壕阿诺也一直在用言语影射退休。所以看《敢死队3》,若抱着一种敬畏之心,你就会感恩。几个新人的加入,就是为转移作铺垫。(若有)接下来的故事,老队员们会越来越少,新队员们最后把《敢死队》演绎成《碟中谍》。

 

结局那首年轻人们唱的酒吧之歌,也许最能道出这种情绪:

 

Old man look at my life,

I'm a lot like you were.

Old man look at my life,

I'm a lot like you were.

Old man look at my life,

Twenty four

and there's so much more

Live alone in a paradise

That makes me think of two.

Love lost, such a cost,

Give me things

that don't get lost.

Like a coin that won't get tossed

Rolling home to you.

 

                                                                     


中国风,刮起来——世界七大文化领域中国元素风潮播报

$
0
0


《时代》周刊早在2007年就预言,中国和平崛起已成既定事实,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英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认为,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他说:“如果再而为人,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强调是,汤因比博士的观点主要建立在中国文化方面,他相信中国传统的优良文化将促使21世纪变得更加美好。二十年前,世界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二十年后,中国文化产物已遍布全世界。无论是传统服饰、汉语言,还是古典绘画、华语电影,中国元素风潮掀起的中国热正在席卷全世界。

(杂志约稿,鉴于某块内容与电影相关,也发给大家看看,供彼此交流一番)

 

文学劲风:独立于世界文坛的中国文学

 

对于中国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近年来的一个大事件,莫过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真正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一回。莫言的作品充满了复杂的“怀乡”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这次诺贝尔文学奖充分证明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共通性,带有本土特色的中国文学也许再不是从前被认为的晦涩难懂,充满“怀乡”情结的文学能够博得全世界的认可,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一次优雅胜利。

 

其实中国文学早已不是第一次获得世界认可。上个世纪,鲁迅对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婉拒,以及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失之交臂,都是今天仍在谈论的往事。近年来,王蒙、苏童、王安忆等中国作家的作品也频频出现在国际文坛。美国传奇女作家赛珍珠在1938年诺贝尔文学颁奖典礼上说:“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当知道《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之作。”虽然将中国独特的语言翻译成外文并不容易,但“四大名著”依然在西方国家造成一定影响。最突出的一部便是《西游记》,是美国青少年喜爱的中国神话读物,更被外国导演数度改编成影视剧。最近关于“2016年中美将合拍《西游记3D》、六小龄童主演孙悟空”的一则新闻更是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人们一方面质疑外国制作方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力,另一方面又对中国文学走出国门、跃上大银幕而拍手称快。中国文学中描绘的中国灵魂是世界痴迷神秘中国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国文化的蔓延与融合,世界将对中国文学有更深入地理解。

 

汉语强台风:全球汉语热如火如荼

 

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汉字,为了看起来整齐美观,都书写在方格之内,因此也被称为“方块字”。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最优美的文字之一。对于学习汉语困难的老外们来说,任何一个汉字看起来的确都是差不多的方块字。但这并不能阻止汉语走向世界,受经济活动影响,汉语也已逐步登上国际舞台。

 

同英语、法语一样,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随着21世纪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认可汉语的重要性。近十年来,汉语的国际地位超越了德语与日语。东南亚是世界上第二大汉语区,汉语的使用人数已超过两千万。它既是新加坡的官方语之一,也是马来西亚的流传最广的语言之一。在马来西亚,使用汉语的人数约600万,教授华语的中小学遍布全国。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三大汉语区,近十年增长最快,俄罗斯民族事务研究机构预测,到2015年年底或稍晚时,每四个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个会讲汉语。

 

在西方国家,学习汉语蔚然成风,许多外国人以会汉语为荣。在德国,汉语甚至是许多州中学考试考核的科目之一。汉语热的形成得益于“孔子学院”的成立。全球首家孔子学院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据统计,截至2013年9月,全球已建立435所孔子学院和644个孔子课堂,共计1079所,分布在117个国家和地区,有效推动了汉语在全世界推广。十多年前,中国人到国外工作和旅行时,即便说着汉语,也常常被误以为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但今天,许多国家的公司机构,都在招聘时要求员工掌握汉语,以便更好地与中国公司合作、与中国人打交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清晰可见,虽不能达到与英语同等的地位,但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在几十年后却也是有望实现。

 

服饰热风:汉服正在世界顶级T台走秀

 

汉语影响带来的潮流,实际是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汇聚而成,在服装时尚界的影响也一样。 “第一夫人”彭丽媛在2013年3月陪同习主席访问各国时,以知性大方、带有中国风色彩的服饰赢得国内外人士的称赞,这种特别的着装风格更被誉为“丽媛style”。其服饰设计均出自国人设计师之手,看似简单,却是中国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结合的精粹代表,无论“第一夫人”着装的牡丹旗袍,还是中式长袍,无一不在时尚中透射着强烈的独特中国风。

 

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说,彭丽媛的衣着配饰已逐渐引领中国时尚潮流的“风向标”,无论如何言表,这都是中国服饰的在世界顶级舞台上的一次完美展现,让世界认识到中国风服饰之美。华人女明星们在国际红毯上选择中国特色服装已不是第一次。时尚女王范冰冰一直都是中国造型的身体力行者,多次选用中国设计师作品走各大电影节红毯,她穿过的仙鹤装、龙袍均引发轰动。章子怡、张静初等明星也都是中国设计的拥护者,总能在国际典礼上展现出别样的中国服饰风采。通过观察名人明星的服饰穿着,中国风情服饰热即可见一斑,而传统汉服的兴起,就愈发炽热。


 

汉服可理解为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的总称,许多汉服爱好者致力于推崇复兴汉服文化,将中国传统服饰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1月,“汉服文化周”在浙江西塘举办,汉服爱好者从世界各地汇聚到这里,他们身穿汉服同举酒杯,成功创下世界上最多人着装汉服参加传统“乡饮酒礼”活动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盛况空前。服饰和语言一样,跟人类历史一样久远,都是我们应当珍惜的古老民族文化,国人应该思考如何推陈出新,让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21世纪走得更远。幸运的是,时间并未淘汰中国服饰,相反在这个全新的时代被赋予时尚元素的中国风衣装,在世界舞台上正绽放着独有的华美。

 

电影龙卷风: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盛行

 

也许中国电影自身在世界影坛还没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中国元素却已经在电影中大行其道,正所谓“中国电影还没走出门,中国已经在世界电影中了。”

 

随着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影市的一块大市场,其他国家向中国输入影片时,尤其注重针向中国观众的宣传,以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好莱坞商业片,如今流行在能于中国大陆上映的电影中添加各种中国元素,甚至推出“中国特供版”。在最近热映的大片《变形金刚4》中,后半部分的戏份全转移到了中国香港和重庆,还有伊利营养舒化奶等中国商品的广告植入。而在《哥斯拉》中,更是出现了中国城一连串灯笼和牌匾等诸多让中国观众惊喜的彩蛋。除此之外,中外合拍项目的兴起让中国成了一块被国际导演觊觎的金宝地,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马可波罗》、《夜莺》等合拍影片陆续亮相。


 

为博中国影迷的喜爱,许多电影制片方甚至邀请中国演员出演,像李冰冰和韩庚在《变形金刚4》中,范冰冰出现在《钢铁侠3》和《X战警:逆转未来》中,周迅出现在《云图》中。而更早以前的章子怡,“国际章”的名号叫得响亮,与巩俐同为最早被西方接受的国内女演员。成龙、李连杰是继李小龙之後将中国功夫带到好莱坞的代表。正在上映的动作大片《敢死队》系列中,李连杰一直都有足量戏份展示中国式打斗。

 

不仅华裔面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一些传统的中国事物,也被好莱坞电影看中。比如武术、筷子和中国菜,在一些商业大片中频频现身。在前段时间网络热播的美剧《冰血暴》中,伴随着某一集开始时缓缓响起的古典音乐“彩云追月”,一群外国人大吃特吃“红烧鱼”等中国菜,令人惊叹。在《碟中谍3》中,汤姆·克鲁斯爬的是上海的中国银行大楼,攀的是西塘的房顶。《黑暗骑士》中,蝙蝠侠驾驶飞机来到香港从一群香港警察手中抢走坏人。中国的“花木兰”成了世界的《花木兰》,中国的熊猫也在好莱坞化身《功夫熊猫》。

 

虽然目前电影中的中国广告植入和中国演员的配置不当引人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新时代的票房合作恰使好莱坞带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影像是展现事物的最直观明了的一种方式,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风靡,将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认识一个多元多层次的真实中国。而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汲取,反之亦让我们思考,为什么好莱坞能拍出口碑大好的《功夫熊猫》,而我们自己就拍不出“熊猫”电影?这是一个中国导演和中国观众都值得深究的问题。

 

音乐微风:中国音乐悄然跨越国门

 

中国流行乐坛目前的一大特色是“中国风音乐”的崛起,即“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当然目前满足“三古三新”全部条件的音乐并不多,大多是具有古典词曲和乐器糅合而成的古风音乐。


 

现在公认的“中国风”的分水岭是2003年周杰伦的歌曲《东风破》,词风曲风独具特色,奠定了“现代中国风”的标准。至此之後,附染中国风的音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周杰伦後来推出的《千里之外》、《青花瓷》,S.H.E的《长相思》,王力宏的《花田错》等等,均是其中的佼佼者。而这种中国古典情结的回归不仅仅体现在流行音乐中,例如凤凰传奇结合了民歌元素的《荷塘月色》,李玉刚将民族传统戏曲与歌剧融合打造的《新贵妃醉酒》,掀起的这股热潮甚至席卷到了台湾、新加坡等地。

 

相对于“中国风音乐”在国内的火爆,中国古典音乐、民族音乐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影响。2008年奥运会,观看电视的44亿世界人口见证了中国传统戏曲、礼乐在新时代的非凡之美。2012年,北京交响乐团在土耳其锡德、德国柏林等地巡演,《良宵》、《茉莉花》等音乐感染了所有观众,在锡德,即使音乐会完毕後,观众席上也驻留着许多观众向乐团的乐手们挥手致意,一直目送他们全部走到后台才离开。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中西音乐歌唱,虽然各有风格,但我始终相信,把各种情绪表现出来是一样的。”虽然对于国外的大部分听众来说,中国音乐仍是陌生的,但是“音乐无国界”,动听美好的中国音乐正悄然跨越国门,要知道这股风潮才刚刚开始。

 

美术季风:中国美术世界画展频频亮相

 

毕加索曾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音乐和美术,同属艺术的两大阵营。相对人人均能欣赏、品论到的音乐,美术的世界之行走得并不容易。受中西方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美术风格、流派大相径庭,但亦并不妨碍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7月1日,受联合国新闻部邀请,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家施江城在联合国总部举办“长江颂·施江城中国画作品联合国特展”。画展展出了施江城的60米巨制《长江万里图》长卷、《荷风系列》等作品,全面表现了中国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纽约时报》、《纽约邮报》等媒体现场参加了展览。“中国美术世界行”是中国美协在积极开展广泛国际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外美术交流品牌项目,历时五年多,已在10余个国家的20余座城市举办了中国美术作品展,最近在法国霞幕尼市展出了刘大为、吴长江等20位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的40幅作品,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今年“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当代中国画作品展”也在美国卡特中心举行,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出席展览时表示中国的水墨艺术尤其令他着迷。

 

画展有效带动了中国美术走向世界,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地位,让更多国外朋友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中国美术的优美的意境和深厚的底蕴。虽然艺术风格有差异,但在世界画坛,艺术注定要走向世界性的趋同地位。喜爱中国美术的外国人大有仍在,而当年的毕加索,今天的卡特,都只是其中一员而已。我们始终坚信,中国美术正在以自己的美丽博得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设计自然风:logo设计中的微观中国情

 

随着中国企业逐渐走向世界,有传统特色的logo设计能够面向世界展现中国企业文化,体现我们的“中国梦”、“中华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福娃”设计,将熊猫、鲤鱼、燕子等传统吉祥动物作为设计主体,五种友爱的动物代表参加奥运会的五大洲友谊不减,通过塑造其憨态可掬、又聪明伶俐的形象传达中国人欢迎朋友、热爱体育与和平的愿望。由于造型可爱且有深厚的意义,中国风设计的“福娃”在当时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一致称赞。


 

而中国联通公司的logo标识,又是从另一种具有中国风情的吉祥物——“中国结”演变而来。Logo选用图案是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主体的“中国红”象征联通公司奔放、活力的企业形象和服务用户的热情,回环贯通的线条则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联通事业循环不息。标志造型有两个明显的上下相连的“心”,代表中国联通的通信、通心的服务宗旨,将永远为用户着想,与用户心连心。这种形意结合的设计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具有美好蕴意中国民族元素的“中国结”logo更能让世界感受到中国联通公司提倡的亲和力。

 

结语:中国悠久、深蕴的历史文化已经在世界各个领域刮起一股强劲的中国风,这股带着文化蕴藏的风潮势必会经久不息。如今的中国已经站上世界舞台,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是身为每一个中国人而应该引以为傲的事实,每一个拥有爱国心,民族情的中华儿女也会期待这股中国风能够让全世界感受到更有文化特质的美丽新中国!

《心花路放》:宁浩的进步与撷起的爱情之花

$
0
0


10月4号晚,西安民乐园万达影城,《心花路放》,坐在我右边的两个阿姨摇头轻笑、裂口大笑、捂嘴窃笑等方式全部用尽,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是影厅其他观众的笑容此起彼伏、络绎不绝,由此可见国庆档宁浩电影的杀伤力之大,已然收服了中青阶层。

 

写下本文的今天,《心花》已经拿下约8亿票房,超越十亿指日可待,拉开同档期的《痞子英雄2》、《黄金时代》不是零星半点。黄渤也成了国内第一个出演影片总票房过40亿人民币的演员。毋论《痞2》,《黄金时代》这部“准文青片”,放在历来国产大作争锋的十月国庆档,本来就是要吃大亏的,中国商业化加速的电影市场,是特效大片的时代,是爱情文艺的时代,也是秀节操喜剧的时代,甚至是物质趣味的《小时代》,却唯独不是讲述历史、人物、和文艺综合起来的《黄金时代》。在不安的年代里,大众走进电影院寻求心理层面的慰藉,但在中国的节日里,一部有味道的喜剧就成了银幕大杀器。

 

在足够的欢笑背后,我们也要看到宁浩的进步。这部电影我打了8分,非水军,非枪手,而是从各个层次结合打出来的分数。最早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让我们惊艳,是因为宁浩在用中国情节模仿盖里奇讲述曲折巧妙地“非线性”黑色幽默故事。《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将有缺陷的小人物“英雄化”,添加更多黑色调味剂和运用自己擅长的叙事手法开拓着中国电影新版图。

 

如果《心花》继续按照前面几部的套路讲,观众只会审美疲劳。宁浩用事实证明了,自己能拍电影,不仅是擅长的黑色电影,喜剧电影,更是爱情电影,更能将电影成功商业化,成就自己的传奇。《心花路放》的成功与它本身的质量是分不开的,在我看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宁浩在电影方面的进步,一是故事本身映射了社会情感现状,满足了人群需求。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定义《心花》的类型,有人说是公路片,这种亚类型目前尚未被专业人士认可。有人说是喜剧片,当然,这肯定是,我们要追寻更贴近的解释。黑色片也如此,这实在看起来非常像黑色片。杂糅了这么多,归根结底,其实这始终是一部爱情片,也是宁浩尝试的全新类型,只不过综合了宁浩一贯的风格,就像《无人区》是黑色+喜剧的“中国西部公路电影”。


 

先聊聊宁浩的进步。除了题材选取拍出了新意,还有类型的多样化。综上,无疑这不是一部类型片,在《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一书中,阐述了“几乎在每一种类型电影的形式框架下都隐含着一个人类所希冀的神话”的观点。就像经典公路片《逍遥骑士》,表达了越战时代美国年轻人们的孤独、失落与反叛,亦有在迷惘中孕育的可能希望。类型片是有相似性和模式性的,《心花》不过是宁浩用诸多套路包裹出来的一部纯爱情颂扬片。

 

在这种爱情观念中,想得到真爱的得不到,不想得到的新欢不断送上来。耿浩和郝义,不过是物质时代两种爱情使者的化身。郝义想感化耿浩,最後却谁也没影响谁,反而是郝义在最後有了一个归宿,只能充分证明两个问题,一是宁浩就是爱玩趣味翻转(本片印象最深的是耿浩准备給长腿大美女告别时,结果发现她是拉拉),一是所有的情感放浪、幻想最後都会归寂于现实。约炮、把妹,是网络化时代的产物,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意识风气,宁浩没有避讳,而是全方位绽放讲述,戏谑化赤裸裸面对,无奈又欢乐。而耿浩和郝义所代表的两种人物,是社会体现的情感观对抗及交融的形象,一方面人们渴望寻求刺激,一方面却又渴望真正的爱情。不过是映射社会现状的设定,娱乐方式也都迎合了大众心理,因此这是不矛盾的。

 

其次是镜头运用的进步。影片长镜头数量明显变多,最长的一个是耿浩和郝义步入“天门山奇石歧途”一段,哥俩走在夜市里,观望着美地、美食与美女,十几秒的长镜头一气呵成,让人迅速熟悉环境。但镜头并非一直聚焦于人物身上,运动镜头跟着主角流转,将周围人、景一一展现,画面灵动多变。还有一个是耿浩从杀马特女孩(周冬雨颠覆出演)家发飙後走出来,同样地运动长镜头,跟着耿浩一路从广场舞大妈、郝义车震经过,景深的变动将耿浩与热闹的背景环境相对比,凸显了人物的孤独感。


 

最後我不再过多叙述剧情,讲讲叙事技巧的精妙。影片前面80%部分都是在无节操秀下线,观众的笑点也都从此些地方来。两条线索叙事,让人不禁猜疑男女主角最後在一种什么样的境况下相遇,是不是大理。但熟悉宁浩风格的我,自然是非常疑惑,他能够顺风顺水让黄渤和袁泉,也就是耿浩(黄渤在宁浩的电影中角色名字一直没变,有趣)和康小雨地相遇?肯定不会,想着会抖出什么料子来。

 

果不其然,在看到结局两条线索交织,也就是男女相遇时,我惊了。慌了。一声“那就叫它果汁吧”,观众们的笑容也没了。

 

由于心里一时发慌,影厅瞬间安静,我也没注意到大家的表情,不过一定是错愕。这个相遇镜头的处理,伴随着时间风化了墙壁和内景,我的心不能平息,既为宁浩的功力大增惊叹,也为喜剧变杯具而惋伤。

 

这是今年我看过的最难以忘怀的电影结局。

 

耿浩的时间线在2009年,康小雨则在2007年。也就是,我们不知道2007年之前的耿浩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之前我们痛骂他老婆,居然在寻到新欢後还不断給他电话,存心撒盐。我们看到最早时刻的耿浩时,也就是大理客栈的相遇。那时候康小雨纯洁、真挚,在等待一份总也来不到的感情。如果一开始就看到他们相遇了,或者说耿浩的时间线蹦回到2007年,那么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好的结局,即便不知道後面会发生什么。遗憾的是,我们最后知道的是,耿浩是个好男人。康小雨也是个好女人,只是後来遇到了更适合自己的男人。两个都能真诚对待感情的人,因为命运,成为过客。

 

所以能该说什么好呢?逝去的往事,让人唏嘘。按照阿牛的话说,好事坏事,都成往事。在一连串嬉笑打闹秀节操後,故事回到最初的本质,回到严肃的话题,回到了爱情两面性的探讨。观众们都开始思考,我在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後,也在那一刻明白,时间可能会(在银幕里、现实中)转变得如此之快,我也更该珍惜当下,珍惜就在身边的那个女孩。宁浩是擅于且乐于反转的,故事到最後还不忘让两个基友亲吻调笑一番,大概是让观众们尽快从悲怆之情中走出来吧。

 

与片子故事对应的是里面的两首音乐,“去大理”和“轻轻地放下”,深沉、回味、凸显主题感。

 

当我轻轻地放下你

原以为可以就此而轻盈

可以就此上路

赶奔下一个黎明

当我轻轻地放下你

让时间洗掉所有的痕迹

面对岁月不息

谁能有什么办法

当我轻轻地放下你

把一切重新整理去归零

可以坦然走进

只有你我的电梯

当我轻轻的放下你

原以为逃离了轮回的足迹

可还是问了转世以后

你会认得我吗

会不会有那么一天

我真的可以轻轻地放下

 

真的可以放下吗?答案也许就是那一句,从“对不起”化作“祝福你”。


《血族》是如何烂掉的

$
0
0


最近,FX新剧《血族》第一季已经剧终,一共13集。当初观赏第一集是如何惊艳,强烈末日危机的背景设定,复杂的人物关系,张弛有度的剧情,误以为神剧,怀以膜拜之心看完,庆幸後面还有好多集好多季可以看。然後,它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低质量新纪录,到了剧终时,包括人物形象、剧情延展度、合理性等整体构成都已经惨不忍睹,真对不起我和广大剧迷们最初的盛赞。就这样烂了,烂得彻底,烂到不想说话,烂到後面可能再好看却也没有欲望了。

 

不忍吐槽,但也不吐不快。让我们来看看《血族》是如何从神剧走向垃圾剧的。

 

先说说现在还在力赞《血族》的盆友们,这些人可以忽略了,如果你想看吸血鬼、打僵尸、俊男靓女感情线,很抱歉,比《血族》强的片子多了去了,还在最後受得了剧情为该剧惊喜的,多半是没什么观影体验的人(这里我就不抨击审美了)。我身边的资深剧迷,没有一个不是在憾叹《血族》的没落。

 

首先第一点,该剧之所以成为垃圾剧,与导演和编剧功不可没,无论如何都与托罗脱不了干系。最早的故事是托罗与朋友合作撰写的,改编成剧本也有参与,虽说是个三部曲,把长剧情生套硬套到电视剧中,结果造成拖沓与冗长,你丫的敢说自己没错?再者,除了第一集堪称迷你神作,二三集稍次一次,后面根本不足为道。第一季高潮就在第一集,后面丝毫没把观众情绪调动起来,兴致满满的大家到最後也没诗,也没硬。据某些评论说后面几集的导演不是托罗了,我没在官方看到消息,所以低一点或许跟导演换人有关。

 

第二,值得吐槽的是《血族》宣传时就抛出的设定——“概念化”。妈呀,当初我那个高兴啊,以为在看到一大堆光靠情绪堆积的吸血鬼和僵尸电影後,终于能看到正儿八经、规规矩矩、精精致致的怪物剧集了。结果呢,在俗气导演的掌控之下,概念化的结果就是剧情前所未有的俗套,角色前所未有的絮叨。鉴于很多人不明白概念化是什么意思,我举例说明:

 

1.             好天气博士首先认为这他妈就是一种疾病而不是生物危机,再然后知道这是一种生物危机後,认为就该他妈的用科学方法扑灭而不是采取极端手段消灭;

2.             犹太老头认为就该他妈的找到“血祖”就复仇,管他妈的它躲在哪儿——直接去,实力几何——直接上;

3.             女主他妈坚持认为自己是个痴呆就该发挥痴呆本质,想抽烟非得出去买烟,管我对剧情发展有没有作用呢!

 

……诸如此类。

 

概念化就像一套程式,剧情怎么讲述,按套子来,抑扬——抑扬,管你拖拉不咧,即使最後高潮全无。好人好到底,坏人坏到底,男主教条化到底,老头复仇化到底,儿子傻萌化到底,女主他妈痴呆化到底,全部人物固执化到底。

 

托罗还说要拍35季,妈蛋,也许最後一季还不错,可是第一季炮灰成这样,我实在是没性趣了。还要引进原版小说?哦,再见。

 

第三,剧情垃圾在哪儿——专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的,也许每个角色看起来性格都饱满,但是正是对人物角色的着重刻画,弱化了剧情本身,导致了故事存在的不合理性。纽约被孤立了?尼玛那么多天,乱成那样了,都没有外援?无论白天黑夜,街上总有警车在跑,你们去抓啥呢?街上那么多怪物,还正常的人不早就驾车逃离城市了,这种现象丝毫不见?那个女高官,在最後一刻才想着求援?犹太老人回忆的存在性体现在哪儿,好天气博士的电视插播广告作用体现在哪儿,女主他妈出现的意义是什么,犹太老人这冲动的性格追杀了血族那么多年还没挂掉真是万幸。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一群争执不下事事不休的唠叨鬼,我求你们快点正常起来、聪明起来、团结起来对抗BOSS吧!

 

卧槽,剧终。

 

《银河护卫队》:漫威造就超级英雄“科幻喜剧”的崛起

$
0
0


今天着重从电影本身谈电影。昨天和几个朋友去看了,巨幕。这片子还是看巨幕好,也许最开始就变异的“MARVEL”出场方式即预示着不平凡的画面,当镜头转移到地外空间景象,穿梭在星云与星尘之间时,会让人误以为身临宇宙之境,宛如纪录片《旅行到宇宙边缘》的现实版。在观望此片时,一面对银幕对外太空的逼真展现而惊叹,一面慨叹电影特效的发展不易,从最早梅里埃的模型摄影和“停机再拍”手法,到后来普遍运用的合成摄影和光学制作,再到今天的电子合成与数字特效,如果你把这几个阶段的影片轮番看一遍,你就会发现,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幕瑰丽动人、震撼无比的电影风情画。

 

《银河护卫队》特效虽好,却被乏善可陈的故事叙事模式拉低了分,整体质量比不得《复仇者联盟》和《美国队长2》。故事线索单一,通过“一次复仇+一次利益角逐”牵连起来,矛盾的堆积节奏过快,不如《美队2》的深沉,也不如第一阶段收尾片《复联》的水到渠成。当然,这只是一部新格局开展下的新片,跟前几部比没有太大必要,《银护》自有它的出彩,这种出彩在于模糊化了超级英雄定义的界限,舍弃了《钢铁侠3》、《雷神2》、《美国队长2》的深沉,创立了一种新时空。卡莫拉、毁灭者的仇恨都是通过寥寥数语带过,星爵的回忆、火箭浣熊的吐槽都显得情绪化,只占很小篇幅。我们所知的现实就是,你无法把“哥谭市”转化为整个银河系,然後再讲述打击拳拳到肉、心理交战沉重的黑暗风格片,也许,这种彻底喜剧化的科幻设定,反而使《银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地位,这不仅是漫威的改变,也是电影类型的创新。


 

纵观科幻电影史,在科幻片成为一种类型片时,所有穿越、冒险的故事都伴随着恐怖、惊悚元素,这种元素既是一种对于未知事物(怪物、外星人)的恐惧(例如《地球停转之日》、《深水怪兽》),也有对现存体制的恐惧(例如《大都会》)。在后来,冷战时期,这种恐惧被刻画得更具有深度和沉度,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就是描绘了一种复活的法西斯主义幻影。当冷战的阴影逐渐消散後,科幻片才开始变得明亮,《第三类接触》、《星球大战》中均充斥着谐奇趣的情节设定。人们对于自身和未知的恐惧,转化为跟最早开始的期望一致,科幻片成为承载人类幻想、轻盈的希望的摇篮。

 

在《银护》中,科幻所发挥的本体所具有的特征的能力,一览无余。它没有前面大多数科幻电影所具有的范式,故事虽然发生在外太空(山达尔星球),但完全可以视作地球的未来形式(例如《极乐空间》),导演除了赋予不同外星人不同模样和肤色,但本质上与“特蓝星人”是完全相同的。征服、侵略、暴力力量的代表“指控者罗南”、唯利是图的“太空海盗”和以尊重自由与和平为主的“山达尔星”,完全是人类社会不同阶级和不同利益团体的镜面反映。你看到了外星球,看到了来源于漫画的拥有各种能力的外星人,但权益追逐、爱恨情仇等同于地球众生,因此就故事性来看,完全没有新意。

 

《银护》的亮彩体现在哪儿呢?前面说了,《银护》舍弃了所有科幻片中负面、暗黑属性,完完全全将自己定型为科幻轻喜剧。这种类型无疑是不严谨的,你没法要求星爵在山达尔星还能呼吸到和地球浓度相同的氧气,他就是不会被憋死。连“漫威宇宙”中的终极反派“灭霸”,一次能毁掉一颗星球的存在,也只是坐在轮椅上露个脸乐呵乐呵笑个不停,在被罗南咋乎咋乎地背叛时,我真是忍不住捧腹。大量的喜剧对白、戏谑情节设计,同《初恋五十次》、《澡盆时光机》没有两样(如果你认可这两部片子中的“科幻”元素的话)。在这种架构中,银河系之旅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眼看星爵偷完无限原石就要被逮住了,突然来个大逆袭;把四人组扯进去的原石抢夺也十分经典;浣熊讲述越狱计划时,背后树人格鲁特一板一眼地就地就时实施起来;罗南即将毁灭山达尔星,却被星爵的载歌载舞吸引了注意力。这些都是十足有趣的笑料。所以观众们看的时候,完全没有压力,思想是松散的、情绪是柔顺的,对于见识过漫威前面阶段的影片的观众们而言,心理上达到了既成的期望感,对于新观众,在见识过瑰丽太空和萌蠢格鲁特以及浣熊後,都忍俊不禁,从心里悄悄喜欢上了这部影片。


 

虽然故事性不强,但总算满足了各个层次观众的需求。漫威粉们最为满足,“指控者罗南”、“灭霸”、“NOVA军团”、“收集者”和“天神组残骸”均已现身,一直以来的对动漫化电影的希冀得到不算失望甚至完美的表达。而後除了特效爱好者,对于奔着演员去的人,也算是有福了。虽然佐伊·索尔达娜饰演的卡莫拉皮肤发绿,依然掩饰不住她原本性感的身材,克里斯·帕拉特为了拍《银护》减掉60磅,相信最终效果的呈现在他拿着一只类似小恐龙的生物当作话筒佯装歌唱时,已经入大家的眼了吧?至于毁灭者,巴蒂斯塔本来就不是科班出身,戏份一般,演技不敢恭维,剧情存在感比不得星爵和卡莫拉,卖萌存在感比不得浣熊和树人,自然可以忽略。

 

影片用了很多主观镜头,例如星爵在飞船中凝视漂浮于虚空中的卡莫拉,静态美凸显无余。还有星爵被勇度抓获,浣熊冒死来营救时,镜头从驾驶舱集中在浣熊飞船上,伴随着浣熊的“五秒倒计时”,营造出一种莫名喜感。在全新的世界观、全新的冒险篇章中,“银河护卫队”五人组显得那么混账、不搭、不靠谱,甚至没有“复仇者联盟”中每个独立超级英雄的“英雄气概”,五个银河系废柴组合在一起,才成为一体,才能完成一个人完成不了的事情,才能秉记各自初心,去守护还拥有的一切。所以,在最後星爵毅然抓起原石,承担痛苦,兄弟们一个接一个上,蹒跚着站定(尤其是浣熊部分,我的天,小爪子伸出来时萌我一屁股血),控制住原石时,悲壮气势终于凝结,废柴联盟终成“超级英雄”。有的人笑了,却又品味着这一丝丝感动。

 

关于超级英雄的喜剧科幻类型片,漫威,又一次赢了。



 

《公民凯恩》:玫瑰花蕾与失意人生

$
0
0

回味经典时应该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是守望过去时一种越过时间的深邃目光,还是融入其中幻想赋予与现时同等的喜乐哀愁。1950年前的电影,我与大部分人一样,了解得多,静心看过不多,暂未超过部。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电影类型与形式定型的时代,当《公民凯恩》专注于技术性的革新时,它已基本从戏剧化套路中脱离出来。我爱这样的故事形式,认为它与卓别林的作品有同工异曲之妙。无论从置景、构图,还是从摄影与蒙太奇运用方面来说,《公民凯恩》都在宣誓着与戏剧的异化,展现出一部完美电影应有的面目。

 

到了今天,《公民凯恩》依然被许许多多的人熟知,名气甚至超过了1941年奥斯卡颁奖礼上打败它的《翡翠谷》。奥逊·威尔斯是在广播节目《世界大战》获得知名度後被雷电华公司签约的,他的狂妄与才气并重,年少成名不可一世,在奥斯卡上每被提名一次就引来嘘声一片。而电影中“凯恩”的人物原型,美国传奇报业大王赫斯特,也对威尔斯某些影射不满,间接影响了最後电影的获奖与发布。

 

然而威尔斯的驾驭能力始终令人惊叹,他首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传记片,“与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为依据的小说或戏剧一样,历史片或传记片以虚构的描绘方式传达出对历史的看法”,将赫斯特的故事在事实上施以改造,被哈佛退学,挖对手报刊墙角,都是真实存在的,而对于“玫瑰花蕾”的修改,完全是起了串起时间线的噱头。

 

第二点在于创新。摄影、用景都是别出心裁的,垫实了电影摄影手法。例如在宫殿里一幕,凯恩下楼时在前景,後面是火炉旁渺小的苏珊——他的第二任妻子,这幕凸显了苏珊被“囚”大屋里的落寞心情。接着凯恩坐到了椅子上,苏珊置于前景,凯恩在遥远的后景,形象孤寂无力,映照了凯恩商业、政治生涯的失意。这种两两交换的对比手法,不仅诠释了人物特性,还点明了事件主题。同时,在现实与回忆交错讲述时,画面运用了“淡入淡出”的手法,表达出一种空远的朦胧,例如,对于凯恩与第一任妻子艾米丽的生活,用了几个蒙太奇镜头重复对比,已成叙事经典。


这几个镜头充分发挥了蒙太奇作用,同时也展现了化妆的精湛


前景后景的交错使用,对比凸显不同人物的状态特性

 

在内嵌叙事的缓缓讲述中,“凯恩”的形象也立体而鲜明了起来。开始,一些环境镜头,最後聚焦在一个城堡——桑那都庄园里,一张床上,一个病人。76岁的报业大王凯恩,在喃喃念出一句“玫瑰花瓣”後死去,手中一直握着的水晶雪球也撒落在地。一家报刊主编为了更细致地报道凯恩去世之事,派记者去搞清楚“玫瑰花瓣”到底是什么意思。记者特意查看了银行家赛切尔的回忆记录,走访了凯恩原来的合作伙伴伯恩斯坦,唯一的朋友里兰,以及第二任妻子苏珊。通过他们的回忆,凯恩的一生如画卷般舒展开来。

 

很难说凯恩的一生究竟是应该满足的一生还是依然潦倒的一生。他的生命与国家兴衰结合在一起,大起大落亦映射国家背影。当他步入报坛、掌控媒体话语权时,他是得意自满的。赢取总统侄女,对自己步入政坛之事也似乎指日可待。发布关于战争的言论,也越来越扩大自己的公众影响力。没有人不知道凯恩,他站在人生的一个高度,有别于小资大众的位高身贵,母亲在1870年的抉择仿佛一个必然实现的“预言”。

 

然而他又是一个牺牲品,家中赢得财富送他到城市、从商、从政、没落,无一不跟资产阶级命运息息相关。因为丑闻终结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经济大萧条也使他的商业帝国困顿不堪。伯恩坦言看不透凯恩是怎样的一个人,而曾经引导他的赛切尔、他曾经唯一的朋友里兰、他曾经的爱人苏珊,都指责他是一个无耻之徒、蹩脚的办报人、自私鬼。

 

荣耀之下,何其可悲!

 

当他最後孤独地生活在桑那都庄园时,身边已经没有一个人。这与他依旧在外的不落的名声形成鲜明对比。他以为自己想要财富、野心、政治权利、爱情,却在苏珊毫不犹豫地离开后,他颤抖着拿起那个水晶雪球,轻轻念到:“玫瑰花蕾。”雪球里雪花散落,1870年的小村落大雪纷飞。他噙满泪花,失魂般蹒跚行走,如一个空城里的幽灵,找不到归宿。他在最後意识到,自己的心一直在恣意般漂流,而真正记起和怀念的,也不过儿时的故乡、纯真的生活。


失意的泪光,何其孤独

 

1870年冬天,一个偏远的乡村小镇,冰天雪地,小凯恩拿着他的滑雪板在屋外欢快地玩耍,十足的童心童趣,十足的天真快乐。屋内,父母做出了让赛切尔先生把他带到大都市的决定。小凯恩很不愿意,最後还是被带走了。滑雪板被遗落在雪地里,被白雪覆盖。


1870年,大雪纷扬,“玫瑰花瓣”

 

滑雪板被人们扔进火炉烧掉,“玫瑰花蕾”的字样渐渐消隐,凯恩的故事与他的心,跟着火焰一并消逝了。

 

人于社会洪流中追寻往昔真实之心,与失去一块叫“玫瑰花蕾”的滑雪板一样,终将归于失意。


Viewing all 12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