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猫头
Viewing all 12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电影人应承担引导观众抵制综艺电影的责任

$
0
0


《奔跑吧!兄弟》无疑引发了一颗深水炸弹,这颗炸弹持续了去年乃至前年浮现但未获得深究的问题。继冯小刚在浙江卫视的《我看你有戏》节目录制现场炮轰“综艺电影”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前秘书长何平也在微博对冯发出支援的声音:“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话题,问题变得越发严重,职业协会必须发出声音,并知会广电总觉,不能沉默中仅丧职业性。”

 

同时,《奔跑吧兄弟》制片人李亚平对此表示的“成功不是偶然事件、综合因素造就票房”的言论更是将这次争辩推到风口浪尖。“小钢炮”冯小刚近年来年年有声,去年先贬自己的《私人定制》、在口碑数日被颠覆後转而抨击影评人,已有人冠以其“婊子导演”称号(来源于其娱乐圈是婊子行业之言论)。当然,这次冯小刚除了与华谊有工作关系,本人与《奔跑》并无利益瓜葛,他的核心观点是“(综艺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人会继续愿意投资一部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如果他是一个普通影迷或者独立影评人,那么这个观点将非常具有普遍价值,而在他一串抨击经历的背后,这句话充满了玩味的味道。

 

这里引用一位来自时光忠实影迷对《奔跑》的看法:“骂归骂,虽然我也不会去看这种片子,但既然电影是一种商品,那它就应该在市场上体现它的价值,既然市场对它有需求,那迎合一下这种需求也未尝不可。市场这个东西讲的就是投资与回报,就算这帮人是所谓的害群之马,我不认为在电影这个市场会出现劣币彻底驱逐掉良币的现象,人的精神层次差别太大了,文艺要为人民服务,喜欢看这种片子的也是人民嘛。”这位影迷评论的是我写给《奔跑》的影评《亵渎中国电影不遗余力》,我的总体观念和冯导、何平一致。首先需要正确认识的一点是,《奔跑》是一部纯粹的综艺改编电影,但与真正的电影艺术毫无牵连,用“综艺节目”的摄制手法打造一部大电影,颠覆了电影的真正涵义,以及这种创造背后的投资、出品、上映势必对中国电影市场有错误的、不良的影响。


 

《奔跑》仅仅为一例,近有《爸爸去哪儿》及其“续集”,远有《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我们约会吧》等等等等。如果仔细思考李亚平的言论,不难发现其核心认知观念是从“营销学”出发的,并非“电影学”。“值得研究”的言论背后,凸显了相当部分电影投资人挖掘利益的目的。这并非类型电影的试水。在综艺的角度来说,“综艺大电影”是创新,实际与电影本体的创新隔开十万八千里之遥。从电影市场来说,综艺电影本该是失败的,《我就是我》、《中国好声音》展现其本应得到的结局。投资人不懈努力,创造的《爸爸去哪儿》、《奔跑》的票房成功完全是偶然因素,通过明星效应和节目余热的吸金只能证明其为现象级影片。

 

综艺电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主流电影,为圈钱附加的“类型尝试”托词不存在任何说服力。虽然冯小刚的言可能论充斥着对成功“眼热”的负面心理,他的观点极具价值,至少在这次事件看来,他是一个在为自己立代表“主流价值”的“贞节牌坊”婊子。电影的“第七艺术”地位奠基是有百年历史的,不应该由综艺电影跨界来完成其新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传统电影人都应该对“综艺电影”的乱象承担责任,无论是创作的责任抑或抵制的责任。影评人有引导观众、提升全民的电影鉴赏素质、正确确立电影地位的责任,尤其厚重。因此在这次争辩中,真正纯粹的电影人、电影爱好者对《奔跑》、《爸爸去哪儿》等电影持绝对批判态度,一些娱评人、文化评论人夹着着不同的思辨声音。这个结果是值得欣喜的,不同的辩论更能引领出结果,让掏钱去看电影的粉丝认识到“看一场”电影的价值。

 

对于广电总局来说,其承担的责任更为重大,因所有规则、秩序都是在其限制和提倡下完成,不能逃避,当然目前在涉及被查腐败的情形下,我们无法对其寄予丝毫希望。


 

在争辩孰对孰错、谁该承担主要责任的漩涡中,最无罪的是观众。类同于前面我提到的影迷“劣币驱逐良币”表达的观念,市场应该交由人民自由选择,炮制综艺电影的制作人的确大都抱有这种想法。观众的选择常常不能肃清环境,反而让其越来越紊乱。中国电影市场为何会出现“高票房、低质量”的影片?综艺电影的大热道理亦隐含其中的。

 

这其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制片出品的营销、二是院线的排片。娄烨的《推拿》质量好不好?去年上映时其排片不到3%,首日票房仅仅100多万,是大多数商业片的零头。据我一个身处二线城市的粉丝说,他打电话到影院咨询有无《推拿》上映,但工作人员根本不知这是部什么电影。也许文艺片(观众对于文艺片的错觉在于,多数人认为《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也是文艺片)在不成熟的中国市场尚且缺乏竞争力,但院线的排片也充分证明了某些唯利是图的院线根本不给文艺片进入市场的机会。因为多数观众不会选择它们,所以院线就大幅排映了火爆的商业片、青春片。在《变形金刚4》上映时,有些影院甚至每个影院几乎全天都在排放,少数想看其他影片的观众被忽视掉。去年暑期档的《绣春刀》也被认为是一部武侠佳作,但是最後反而出现排片还要影迷去呼吁的情况。许多念叨着“把市场交给观众”的人,没有认识到实际上是市场被交给了部分观众。完全统筹到全局是不现实也是困难的,但是可以从模式改进,比如效仿国外长时间上映的规则(国内一般为一个月)。

 

说到第二点,营销,真是又恨又爱。作为一枚二流影评人,猫头在北京也有时被邀请参加新片提前看片会。看过之后,当然需要写评价。这时恶意软文就来了。错误地引导观众是无法阻止的,某些一味拿钱的商业影评人规避了自我良心的谴责。猫头拿钱与否,都没有浮夸过,指出其不足,但肯定也能看到其优点。这些都是营销的一部分。电影宣传方往好里大肆宣传,观众有时候没法分辨,影评人不能吗?有些较好的电影宣传不足,反而被一些鼓吹得好的烂片超越了。


 

因此到底,责任还是归结到了电影人手中。甭管冯小刚说不说话,也甭管《奔跑》制片如何狡辩,研究电影的人始终该发出声音。韩国、北美没有综艺电影吗?不是。他们也是有的,但是电影创作者的完全自律限制了中国这般没有节制的发展。

 

观众无罪、某些创作者无良,《奔跑吧兄弟》这类电影的出现已属另类,取得票房大卖更是对电影市场伤害极深。无论是代表观众的市场、投资人还是电影人,都不应该追捧综艺电影。说深点,它们已经玷污了电影艺术。如果现在期望的是,电视上的东西,像这样偶尔跨界到银幕上还好,如果一直受捧,再过三年、五年、十年,观众一走进影院,满目琳琅尽是《爸爸去哪儿5》、《卖萌吧!儿子》这样的影片,这个时候你想看正经电影了?没事,网络有点播版、或者买DVD回家用家庭影院看。

 

结尾了,又想起《芝加哥太阳报》对《奔跑吧兄弟》大热的评论——“在中国,大量的电视观众愿意为这些节目的电影版买账。但是如果走到海外市场,这些电影最终的结果就是贻笑大方。”

 

现在大多人还只是觉得无伤大雅,也许再等五年十年,就真的该贻笑大方了。那时候笑的不会是中国综艺电影,而是中国电影——它们的新名字。




《饥饿游戏3》:随波逐流的“嘲笑鸟”

$
0
0


总体来说,《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完美地继承了前两部的最大缺点——拖沓。甚至比起第一部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想足够表达对乌托邦的反思,而划分为上下两部,必有所得所弃。在该片编剧看来,这些关于情节铺垫的描绘或许还不够,因为优化编排的台词亦不能很好地展现原著中关于“反抗”和“独裁”的主题。“饥饿游戏”上升到第三部,已经彻底转换成两股势力的博弈,原本的生存游戏被政治斗争完全覆盖。

 

凯特尼斯(詹妮弗·劳伦斯饰演)在影片中最终转化为嘲笑鸟。嘲笑鸟在《饥饿游戏》的世界观设定中是伴随混乱而生,代表反抗与自由。而凯特尼斯所成为的嘲笑鸟却沦为政治的附庸,如片中皮塔(乔什·哈切森饰演)所言,凯特尼斯对反抗军的破除游戏计划毫不知情,一切参与都将她排除在外——最终为了得到她。在反抗军领袖科恩总统看来,凯特尼斯在十二个区里积聚的人气完全可以引导人民的信念,只要她振臂一呼,民众的仇恨之火就可以顷刻间被点燃,成为对抗国会区的终极力量。原本根深蒂固的国会区在发现十三区的计划後感到根基被撼动,斯诺总统对皮特施以思想控制,通过其表达国会区一成不变的压迫言论,以此影响凯特尼斯。在最终时刻来到之前,所有人(包括凯特尼斯)都容易被因为长期压迫造成的表象迷惑,科恩总统貌似是顺应了民意,因此大家愿意拥护她,凯特尼斯亦被牵引其中。


凯特尼斯只想保护挚爱之人,却陷入政治漩涡身不由己

 

虽然十二区在《星火燎原》结尾惨遭国会区覆灭,凯特尼斯对国会区的仇恨愈加强烈,却对是否加入反抗军心存疑虑。她一直都是一个善良的女孩,从伊始自愿代替妹妹参加饥饿游戏可见一斑,所作所为只想保护自己身边挚爱。她并非从内心自愿加入十三区的,而是与科恩总统交换条件,一心营救皮塔。科恩总统这边,表面代表民心,却依然不乏黑暗的政治手段。当然得等到《嘲笑鸟(下)》才能真正展现出来。剧中提到,科恩总统的丈夫与孩子在几年前的轰炸中死去,可以认为是其蜕变的标志。多年来萦绕在其身边的是猛烈的仇恨,这股仇恨可以蒙蔽双眼,忘掉真正的自由,以反抗为名,让内心变质去实施反抗,远比国会区明眼的黑暗统治更让人恐惧。陷入两个漩涡之间,身不由己的凯特尼斯反而代言“嘲笑鸟”,仅仅是一种可怜的反讽。

 

因此虽然拖沓,影片的思想深度还是达到了目标。《星火燎原》完成了一个反转的大高潮,在《嘲笑鸟》里,这股同源的高潮要等到下一部才会完成。上半部更多的是关于诸如凯特尼斯、皮塔、盖尔、十三区的幸存者、遭到袭击的第八区这样的微渺生命的挣扎,关于生存还是反抗的思考。一到十二区的人民的形象,都是劳动阶级的形象,在变化的十三区变成了反抗军,但处处受制的他们无疑是最底层的存在。科恩总统利用了这股民意来形成反抗力量,再利用凯特尼斯作为点燃星火的工具。斯诺总统那边除了政治的操控者就是如同机器人般的军队,而军队始终没有卸下头盔,若把他们当作政治的服务产物,这种政治较量的意味就更能得到浓厚的体现。


体制未分,反抗与压迫的实质纠缠不清

 

《饥饿游戏》复原了一个亘古的话题——体制不变,无论人民怎么反抗,在过程中运用何种手段,都是枉费心机、徒劳无功。如同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再意图恢复为帝制,十三区的统领者和国会区是一路子人。人民在这之中被当作一种工具,实现政治抱负的利用物。所有人都是利用物,凯特尼斯是,其他贡品是,汉密奇和普拉塔什都是,再远点,国会区的每个人都是。饥饿游戏的荼毒并不止于竞技场,罪恶被贯彻到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中。反抗与压迫在冲撞中被体制模糊,国会区的行径令人发指,十三区成功後结果也不一定会更好。无辜最是民众,成片牺牲的是他们,最脆弱的也是他们,“嘲笑鸟”被包裹在中间,随波逐流。

 

演员方面,90後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的表演一如既往地精彩,将“凯特尼斯”这个角色的迷惘、脆弱、愤怒表现得入木三分,可以说,故事围绕她转,而观众亦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她身上。同时她在本片中奉献了一首原唱音乐“TheHanging Tree”,赋以全片已经优良的配乐锦上添花之感。除了詹妮弗,我比较喜欢的另一位演员是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我是在《海盗电台》中注意到他的,在《星火燎原》中表演也极其出彩,可惜2014年开春不幸逝世。当时还很遗憾,怎么才刚刚熟悉和喜欢上一个演员,就死了呢……《饥饿游戏》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不忍删掉其戏份,不惜联同编剧修改剧情。也许到了《嘲笑鸟(下)》,菲利普的戏份会减少很多。


在银幕上再次看到菲利普·霍夫曼倍感唏嘘,他已经逝世一年有余

 

在偏重刻画思想时,本片的动作画面减少了很多,些许战斗镜头丝毫看不过瘾,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表姐弯弓搭箭一举打下飞机,夸张之下顿觉超赞。凯特尼斯出身于森林萦绕的野外,天生具备弓箭狩猎技能,这个打飞机的镜头和第二部里仰天射坏电子穹顶的画面一样带感。但因为室内镜头的增多,特效因此止步,不敢说镜头运用下降,但确实觉得就打斗画面来说看不过瘾,期待第三部下的厚积薄发吧。

 

《饥饿游戏:嘲笑鸟(上)》在北美票房已达3.3亿美元,超越银河护卫队成为北美年度票房冠军。要知道北美还是没有IMAX3D版本的,而中国却有(跟《超体》如同一辙)。这再一次证明了青少年小说改编电影的火爆。除了质量硬气的原著,一个好的导演再加上一群实力超群的演员,大卖不是梦,和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一样,同样能在主流电影市场争霸。而《分歧者》和《移动迷宫》紧随其后,不甘示弱。如今正是巅峰期,在未来的电影市场,青少年原著改编电影的席位还会坚固一阵子。原著+青春+特效+明星,这个模式可以持续有,值得继续期待。


 

《爆裂鼓手》:是相爱相杀还是终极腹黑?

$
0
0


为了成为the Great,抛弃女友,练鼓把手都练得磨出血、用冰水泡,出了车祸爬起来就往比赛现场跑,印证了不疯魔不成活的癫狂真理。到最後也不知如愿与否,倒是腹黑老师的终极腹黑被年轻鼓手终极反杀,最後越敲越疯狂,高潮过后相视一笑、回味无穷亦不知道这到底是逼迫还是逆袭。年度音乐电影,人的人格在狂热之路上被压缩得仅剩呼吸,成者坐拥天下,败者一声叹息。

 

迈尔斯·特勒,这一次这个年轻男孩和银幕老手J·K·西蒙斯合作了这部价值观上惊世骇俗的电影。《爆裂鼓手》已经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奥斯卡提名,目前有力的竞争对手仅有《鸟人》、《少年时代》和《布达佩斯大饭店》。而且J·K·西蒙斯已经藉此拿下了“风向标”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男配角,在《爆裂鼓手》贡献了一位既疯狂又腹黑且衷于捧杀学生的音乐导师,成就了自“蜘蛛侠供职报社老板”後又一经典角色,拿下奥斯卡最佳男配机率大大的。迈尔斯·特勒,一位全新小鲜肉,顶着一张类似于爱德华诺顿早期的木讷的脸蛋,演绎了一位痴傻却坚定、被老师无限逼迫的鼓手学生。当观众惊诧于剧中男主角Andrew通宵达旦地敲鼓喷得棒子鼓面一身血时,特勒却告诉我们导演说这都是真的,所以他也真的必须的这么练!还好最後没有大出血而亡。

 

无论如何,《爆裂鼓手》无论是在北美,还是国内,都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若是没有看最後十多分钟,这片子就是平平淡淡的平常电影,最後十分钟挑动了所有年轻鼓手酝酿的情绪,和老师在舞台对峙了终极抵抗。有人说这电影反映了老师与学生的相爱相杀,一个爱才,一个想成为天才,故而其中有恨,也有最後的相视一笑,即爱。在之前音乐室排演时,老师说起自己前些年进入林肯中心首席职位的学生,说到他的不幸早死,不禁热泪盈眶,不苟言笑只知愤怒的他眼泪居然就像流水一样泛滥。座位下几十个学生深深地被感动了,觉得老师真是想打造真正的天才啊,其心可鉴啊。于是争相恐后想成为千里马,小心翼翼地练习,只为一次次求得老师的满意。

 

男主无疑被逼迫得最惨。当他从车祸中站起来头顶一滩血直冲表演现场时,我不禁骂了几声白痴。想成为后天习得之天才,貌似要走不一样的路,首没错是吧?可是何必把自己搞的六亲不认,绝情绝义。是不是要专心努力就真的要如此?这个问题我至今无解。但是把自己当作另一种装在套子里的人,绝对会成为另一种精神变态。故而林肯中心那学生会自杀,男主会近乎疯掉。

 

相爱相杀我是不同意的。老师的确想成为伯乐,但其中并没有爱。以自杀学生的死来欺骗督促在教的学生,完全是不负责任。须知老师并不都能春风化雨,但也不会在最後的表演上蓄意牺牲自己的名誉意图把学生打回地狱。在看到自己的乐谱不一样时,男主整个人都斯巴达了。一曲作罢,台下嘘声一片,老师假惺惺道歉。学生整个人呆掉了,浑浑噩噩走到幕后。老爹生怕他想不通闹出什档子事情,赶忙迎上去。这个时候学生宛若醍醐灌顶,毫不犹豫地冲上台,重新拿起鼓棒,气势逼人第一次完爆老师和乐团其他人,让节奏跟着鼓手走,嗨翻了整个会场气氛!老师一开始骂骂咧咧,後来看他爆发力极为强劲,也不纠结了,马上指挥大家跟进。

 

在这过程中间腹黑老师有两个情绪变化。一是轻声辱骂威胁的阶段,一是好像醒悟、继续微笑提点学生的阶段。试想,如果男主在老师更换乐谱抹杀後,没有恢复元气,就这样一蹶不振,你敢叫这良师?简直是最为居心不良。当然我们不怪他,他年轻时候也一定被逼过或者自己逼过自己,才会一脸横肉,一心强怒。就算这个还难以分辨,在男主回到舞台后,他竟然轻声威胁,腹黑之心机都没了,完全变成邪恶之心。但是男主角的笃心居然转换为反击的信念,彻底逆转了败局。男主最大的过错在于,自己太傻,完全听信于老师,以为走尖端天才之路就该疯魔地练习,也是受老师影响,并不是自己笃定选择的,是环境影响。同样,在中间告发老师後。归于平静也是环境影响,且还过得怡然。整部片子,就是讲述疯狂老师怎么样以情绪牵引学生走的,无论正负面,堪称史上最牛掰老师。

 

《爆裂鼓手》不是恐怖片,却让我深深地恐惧。平日里担忧地,成神或化凡,在这片子里有了切实的体现。血淋淋的鼓与血与泪的人生争战,完全是人生的憋着那口气的暗面。大多数我们不愿意面对它。去年冲奥的《醉乡民谣》也是一部音乐电影,且同样表达了关于音乐理想的话题,两者对比,故事内容上大相径庭。《醉乡民谣》结尾,梦想没落了,最好的音乐时代已经不再,人们趋于新的时代。而《爆裂鼓手》最後,追梦者或许是成功了,在人性上的蜕变,这其中引燃的信念破碎与重铸,比任何一部片子,都要深刻,也都要荒诞。


《美国恐怖故事》:畸形秀、时代与灵魂

$
0
0


转眼间,《美国恐怖故事第4季》也季终了。我是从第2季开始追的,如今算来整整2年。《美恐》第一季鬼屋、第二季疯人院、第三季女巫团、第四季畸形秀,每一季都发掘一个固有的欧美本土恐怖传说,特性明显,令人印象深刻。

 

总体来说,第一季充满新意、体现出了张弛力,才有机会被FX续订。第二季则是系列中最好的一季,疯人院小空间积累一个大格局故事,人物众多,(反派)引导线复杂又从容,惊悚度迷乱不减。到第三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情节散乱无力,剧情乏力,几乎没有高潮。而最新的《美恐4:畸形秀》,则在创新上再出新意,并非第一部的传说鬼故事,也非第三部的异端势力,没有第二部中恶魔、外星人乱炖一通的怪力乱神。而是从现实出发,讲述了一个关于上世纪马戏团中流行的畸形秀的故事。

 

比起鬼魂、恶魔、杀人狂和女巫,畸形人到底可怕不可怕?第四季始终围绕这个话题进行。畸形人更多的是外形丑陋,而内心与正常人并无二致,爱恨情仇,并不缺乏。在身体强度上,甚至比正常人更低落,常常沦为弱势群体。除了蟹爪男孩、双头女、袖珍女、半身人等等,我们注意到还有小丑杀人2代。2代是个外貌再正常不过的人,却在第一代死后继续杀人事业,以屠杀取乐。这追诉到了心理层面,证明真正的畸形更在于内心,精神上的不健全是本剧表达的核心内容。

 

故事最终以终极杀手小丑的死亡结束畸形秀。从畸形秀的没落可以反映出时代,旧时代的逝去,新时代的更迭,人们不再需要出门看马戏团的疯狂表演,电视上会播放一切。时代的必然促进了马戏团的消亡,畸形人不适合生存,因已无用武之地,所以最终大部分被杀手杀害,具有畸形心理的杀手本身也难逃厄运。杰西卡·兰格是历代《美恐》的核心人物,照例结局以她来收尾。她的死亡证明了真正内心畸形的人即使在电视上也没有存活之地,有的人注定成功,也有的人注定失败。

 

总体来说,《畸形秀》新意到了,但亮点不多。时代感的隐喻较为强烈,前几季中贯彻的真实恐惧感被弱化很多,畸形人主体反而带给我们更加平易近人的感觉。观众难在其中寻觅到前三季的精华,因为畸形人并不让我们害怕,反而是那个四肢健全的小丑。杰西卡·兰格的表演始终撑起了本剧的场面,虽然第四季迥然有异也不失新意促使了第五季被预定,兰格表示不再出演新的故事。

 

畸形秀的主题选择颇有些无奈,恐惧的根本事物都被选择完了,以人文和时代来充数。第五季或许有吸血鬼,或许有狼人,主题会偏向前三季。因此,《畸形秀》势必成为《美恐》系列中的一朵奇葩。

《特工卡特》:复古主题与女权主义

$
0
0


在《美国队长》结尾,美队被神盾局从北极冰块中救回苏醒,冲出病房面对日新月异的曼哈顿大街,眼睛里全是惊慌,还有一丝遗憾,他念叨着那句让人神伤的话语:I had a date。“复联三巨头”的成神之路,美队早期与卡特联系紧密,无论事业还是情感,都是绝佳伴侣。奈何天意弄人,战争将两人的缘分彻底消磨,从此天地相隔。

 

围绕漫威电影宇宙的核心展开,其边角料也被挖了出来,先祭出与“复仇者”亲如一家的《神盾局》,一鼓作气于今年继续推出《特工卡特》。在美国队长“死去”後,战争很快结束,卡特加入神盾局前身,并和“钢铁侠”的父亲霍华德·史塔克联手组建了神盾局。虽然纳粹不再,余孽却层出不穷,各方潜伏的势力齐聚纽约(电影世界里的大事貌似都发生在纽约),演绎了一款复古版的别致超级英雄故事。

 

从目前的几集看来,《特工卡特》具有极为复古的风情,这种复古体现在楼群、服饰、背景结构、台词和画面色调上,并且由于另类的主角,使故事充满了女权主义思想。出身于神盾局的人,大多并非天生具备超能力的英雄。黑寡妇、鹰眼如此,猎鹰、仿声鸟亦如此。除却那个扣在头上的神盾局创始者光环,卡特首先仅仅为一个女人,独立的女人,具有格斗、侦查等诸多技能的女性特工。这与男权主导的超级英雄大相径庭,许多人被热血贲张吸引,却对柔情玫瑰无感。《特工卡特》是漫威想出奇制胜的一张牌,无论时代、主角都是与时间线在21世纪的电影毫无相关,它既服务于“复仇者”,也成为小荧屏上的一颗新星。


 

想打造一部女性的科幻谍战剧,就不得不涉及女权主义。二战前,是真正的男人时代,女人的地位,永远都是低于男性的。在二战後,大量女性的意识开始觉醒,从家庭中走出来,走到工作岗位,以女性解放运动彰显自己的时代魅力。在最近的传记电影《大眼睛》中,女主角去家具公司求职,面试官问到:“你出来工作,你丈夫同意吗?”此为一例。同样在《特工卡特》中,卡特亦深受此烦恼:居住的公寓清一色女性、拒绝男性进入,在部门里被安排无足轻重的工作,经常被局长、副局长小瞧鄙视。但时代无法阻挡有真正能力的女性的崛起,卡特最终一步步走了出来,从痛失爱人的悲恸中,也从社会强加給女性的弱势阴影里。

 

一部以女性为唯一主角的美剧,除了海莉·阿特维尔的本色演技,还必须有硬情节上的充实。当初看《神盾局第一季》,完全是被漫威宇宙影响,却发现越来越乏味,DC的《闪电侠》也跟着落下俗套。《特工卡特》开启了全新的故事讲述模式,每一集虽也有段落划分,但总体看来不像是电视剧,而是电影,反派被模糊化,剧情跟着线索走,观众情绪、视观被带动,小梗和主线彼此丰富,衔接极为丰富得当,在复古的镜头中,欣赏起来有一种朴实的美感。

 

不仅仅是复古的主题与女权主义的展现,该剧同样地与复仇者联结较多,神盾局、史塔克、九头蛇一张大网正在铺开,相信许多观众由此吸引而来,一探新剧究竟。这一部番外篇出奇创新,回味无穷,值得继续追下去。


《钟馗伏魔》:华丽无力,苍白有余

$
0
0

 

作为原创国产大片,比上不足,比下没得比,预告渲染了人,到最后却还是沦为失望之物。宣传方一直说特效有《霍比特人》特效制作团队参与,维塔工作室?噢,抱歉,追寻中土世界十年,我在片子里一点没有发现维塔的踪迹。画面比得过3D网游,虽烂犹怜,但剧情却如此苍白,我不止一次,希望眼前多出一个快进键,能让我快速摆脱无力感。

 

最开始关注《钟馗伏魔:雪妖魔灵》,记得是在北京CBD万达看《匆匆那钱》时,正片开始前院线贴了《钟馗广告》,当时还是颇有些震撼的,直觉可能会成为有史以来最佳的中国魔幻片,尤其是预告片中出现的“魔王”形象,可不就是取材于《诸神之怒》或者《战神》的克罗洛斯(火焰泰坦)形象吗?至少在我的审美观看来,是非常养眼的。除了那些中远景镜头里的渣渣纸片魔怪一跳一跳的让人心里终归有些不踏实,但还是以为电影可能会是超越《画皮》的存在。

 

像吗?

 

与《画皮》对比,《钟馗伏魔》同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再赋予核心情节以爱情,意图打造东方版魔幻爱情史诗。可是烦闷的110多分钟看下来,除了“雪灵”李冰冰带来的透心凉苍白情绪,完全激不起心中任何热情。曾在预告片里被较为宏伟的配乐吸引,但在正式观赏时,却发现中等配乐、二流画面完全拯救不了剧情。虽然剧情上的编排依然是一波三折,并设置了阴谋论,当反派反转时,我却没有醍醐灌顶感,却是会心一笑。张道仙这个形象,在第一次面对扈都百姓慷慨陈词表述大义时,其中的猫腻再鲜明不过。就像《饥饿游戏3》,科恩总统引领十三区反抗国会区,却如此重视营销宣传,其心必然不正。在一个手机游戏APP都能创造出繁复的剧情时,特效也不能支持,执意抒情一路到底,故事的核心已经不再。

 

因人物矛盾、故事情节冲突堆积不够,可以看出编剧刻意在其中加入的一些喜剧元素,譬如陈坤化魔对抗雪灵后,居然打了个喷嚏;还有张道仙原形毕露、与钟馗大肆吐槽心中邪恶时的矫揉作态,我与观众都笑了。但实际上这些笑话非常冷,笑料转瞬即逝,没有真正融入的感觉。就这种故事新编来说,目前唯有徐克能较好把握脉搏,同样从喜剧点设置来分析,以《神都龙王》为例,其中的喜剧元素不少,而几个缓解气氛的喜剧角色则塑造得更为巧妙,例如陈坤饰演的太医、和林更新饰演的沙陀,我至今难忘。《钟馗》中,包贝尔诠释出了这类效果,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角色,无论是正反还是悲喜,都能传递出一种比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钟馗”这个形象的里外,都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从近年来流行的主角“负面心理“发掘现象看,故事想把钟馗塑造成一个类别于传统模式的反英雄,不是傻呼呼的心系苍生且充满先天正义,也并不会幡然悔悟为天下生灵献身。其崛起起源于自我内心,火线爆发点则多半为情感(常见于爱情,本片里是钟馗与雪灵的三年人妖孽缘)。跟神话里一样,钟馗上京赶考,取得第一却落榜(神话原因是面憎,本片则是奸权),从此与世道划分,变成除魔斩妖士。神话是钟馗看破红尘,而这里是钟馗被张道仙所救所利用,以其愤世的执念,助己成就吞并三界大业。

 

因此从根本上说,钟馗是颗棋子,《钟馗伏魔》里亦的的确确没有太多关于他对待正邪矛盾的刻画,一直被推波助澜,一直被欺骗,到最后为自己战斗一次,也是因为那银幕上不朽的爱。所以钟馗是自私的,因不得自意而自杀,因自我执念被利用,因自我之爱而反抗。他只是一个凡人,在结局,他从未化身成神,也不知是否真的就此堕魔。这样的设定是富有争议的。如果驾驭得好,这片子就好了,可以成为同类佼佼者,但很可惜《钟馗伏魔》没有。主角形象阐释不清,主题不鲜明,架构的爱也足够单一。片子看下来乏味,宛若一块徒有其表的鸡肋。而且最重要的是,“魔化钟馗”可是相当地丑呢。

 

大年初一,除了抢红包就是看电影,今天我给自己安排了好几部电影。新年气氛浓,电影院人满为患,看个电影也不容易。一直沉醉在其中也颇费心力,看到个毫无味道的电影怨不得人,只能说挚爱也要将就。初一同时上映的七部电影,除了那些综艺电影,这部《钟馗伏魔》,真的只是一部华而不实的平庸之作罢了。

 

 

《天将雄狮》:昔日丝路,豪情荡回肠

$
0
0
本来今天看了《钟馗伏魔》,心情很不好。晚上看了 《天将雄狮》,真是意外的惊喜!就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天将雄狮》绝对是上乘良心之作,虽有瑕疵,也近乎完美。和朋友一起整场看下来,极为舒心通畅。影厅的大家也都看得足够欢乐,笑语不断。在初一这天,这样一部本来不曾期待的电影横空出世,一起融化了春节的喜气。


之前想着成龙大哥,还能在动作片领域翻出什么浪花, 尤其是这样一个广袤大气的西域题材。但这次真心被他打动了。成龙早期喜剧动作电影的“精、气、神”,这里头一丝也不少。皱纹满布,但表演不遗余力,且充分 满足了观众的期待。以前看《十二生肖》时,听大哥说,这应该会是他最后一部电影。然后《十二生肖》很自然地烂掉了。再然后今年又出了《天将雄狮》,还有些 无语,想着“成龙老矣,尚能打否”?如今我收回这些想法。再一次接电影,会不会是受房祖名事件影响?无从得知。但这部电影,一定能为他赢得应有的赞誉。


本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产动作片基本可以认为是已 经没落了的。旧时的辉煌不再,新模式开启太困难,现在流行的是青春电影,当道的是情感缅怀。这样一部《天将雄狮》,是类型上的新范式,是中国的西部片,也 是真正的中国史诗大片。这一次,动作的打斗和战争,从现代挪回古代,从都市转移到西域。一场丝绸之路的被遗忘传奇,一段全新的可歌可泣故事。也因此,许多 外国角色加入,虽不是合拍片,却在电影中感受到了各国为一家的欢腾。在看到最终决战,匈奴、北戎、南狄、大汉等许多不同种族的亚洲大陆人民一起对抗汹涌而 来的罗马大军时,大漠荒凉无垠,气势惊人,场面恢宏,我心中唯有一个想法:这可以堪比好莱坞奇幻大片《五军之战》的气势,这就是中国版“五军之战”,且从 真实历史中脱离而来,更具质感和厚重的历史感,让人万分动容。



汉王朝和古罗马帝国,是古代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两个古国,当时放眼全世界,再无其他国家可与此二者争锋。 记得好几年前,我遇到一个网页游戏——“丝路英雄”,惊诧于其中对古丝绸之路的追逐,即使只是平面网页小游戏,也可以从长安出发,在一次次于敦煌、楼兰、 葱岭、勒伊、希腊、罗马等的冒险征程时,感悟那个年代的一丝荣光。丝绸之路是汉朝开拓的重要贸易通道,开化了文明、富强了国家,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唯有 “郑和下西洋”可媲美。


从电影中看来,汉朝和罗马的军人所绽放的文明,是真 正意义上获得世代传承的大文明。突厥、南狄等族人,在那个年代的战争下被沦为奴隶,来自草原和荒漠,只知弱肉强食的生存。而霍安和汉人,罗马的军人,却唱 出了代表信念和希望的歌声。这一次,电影里将两种获得传承的文化交织在一起,这样的情怀,这样的篇章,只能银幕上才能看得见,重拾无法见证的时光。感动的 点还有很多,譬如王若心饰演的秀清,在大漠的小学堂里教孩子识字;譬如冯绍峰友情出演的霍去病,表达的对家国平安的愿望,那一刻真的很动人;又譬如不同民 族,放下自己的利益为保卫信念而战,无一不体现昔日荣光。霍安是被霍去病所救,开始的西域都护府建立,这本身便是最深刻的一种传承,是文化,也是民族希 望。虽然这是一份戏剧化的感动,但是这种感动,与科幻作家刘慈欣写的《乡村教师》中的感动一样真实、存在意义。



《天将雄狮》有两点尤其值得肯定,一是配乐,二是人物塑造。配乐就不多说了,鼓乐、竖琴、笛箫等等争涌 而出,与故事情节缠绕得宜,辉映西域辉煌。可惜的是当我照着老习惯看完电影打开虾米想找寻原声大碟时,却发现还没有。在人物塑造时,本片可谓是绝了。成龙 我开始时就提了,约翰·库萨克、阿德里安·布洛迪这两位好莱坞著名影星,我老早就关注了,因为《2012》我记住了库萨克,但在《冻结之地》中才排除了他 呆呆的脸、记住了他的演技。至于布洛迪,一部《灵幻夹克》就已经让我印象深刻。还有那许多配角,筷子兄弟、冷月、考古学家(哈哈哈),整部之下,真的是完 美组合。


去年末尾,《智取威虎山》让我宽了心。今年年初,《天将雄狮》让我惊了喜。我没拿这电影宣传一分钱,但我真的比较喜欢这电影。不能是我看得爽,我还想推荐给你们,让你们也看得爽。


《澳门风云2》:看了,你就别计较;计较,你就会输掉你的节操

$
0
0


像《澳门风云2》这样的片子,如果看DVD,除了初次尝鲜者的品嚼,是不具有太多味道的。但是在电影院就不一样了,过年的气氛持续烘托,相信走进电影院的不会是死磕着文艺不放的人,那么这部《澳门风云2》的存在,可谓是应运而生了。王氏荤料,炖煮一锅时事段子,加上群星云集,逗乐不断,没有比这更适合无脑度节的选择。而目前本片的票房反超前作,也在这个层面上证明了其价值。

 

首当感叹的是明星之多。先毋论发哥、张家辉、刘嘉玲、余文乐这些跻身海报前头的大牌,接连姜大卫、曾志伟、陈百祥、姜皓文这些港片老脸,立刻让人眼睛一亮。连骆应钧都在开始不久的空中赌场牌桌影像中惊鸿一瞥,还是被眼尖的人认了出来。至于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彩蛋中刘德华的出场了。在上世纪末,华仔告别王晶《赌侠》系列,主演换成了张家辉。90年代《赌侠》电影里另一位主演是星爷,《澳门风云2》请不动,于是请来了石班瑜给张家辉配音,因此三大赌侠在此“齐聚”,大大小小老演员一起致敬港片经典。

 

片中影射的电影之多,让人咋舌。《赌侠》、《上海滩》、《激战》、《泰囧》、《爸爸去哪儿》、《喜羊羊与灰太狼》……每个段子嵌入得恰到好处,令人会心一笑。被国际刑警询问为何来泰国,小马(张家辉饰)说:旅游啊,看了《泰囧》嘛。还有把王诗龄支开去看所谓的《喜牛牛》一段,我影厅观众笑得人仰马翻。小马对女儿的一路处处保护,遭遇坏人却告诉她这是在拍戏,与罗伯托·贝尼尼电影《美丽人生》中父亲对孩子的谎言保护如出一辙。印象最深但也最隐晦的是《激战》这个梗。《激战》是近几年极为优秀的华语电影,张家辉在其中饰演了一位落魄的昔日拳王,因此在《澳门风云2》里,当石一坚(周润发饰)上台打拳时,小马对他说:“上了台就不要怕!怕,你就会输一辈子!”第二处是小马击退DOA的反派,轻笑一句:我可是两届拳王呢!这些都是《激战》中的内容。


 

这部电影,我有朋友评论说:骚。其实风格还是王晶的风格,戏谑无底线,怎么蹦脑怎么来。最后上了大陆院线的台面,王晶把从前那些不健康的18禁元素给去掉了,在段子的碾压下,彻底化身无厘头。搞笑是搞笑,很畅快,没有什么剧情也是事实。譬如结局里,莫愁(刘嘉玲饰)跳下飞机自杀,石一坚站在飞机上,眼睛噙满泪花,飞下一张牌变化金色玫瑰追随而去,我不禁想:这是真爱吗?!是真爱你怎么不跟着跳下去呀!完全是无脑的体现。还有,飞机在平流层上开那么快,你俩倒是一直站得挺稳,眼睛都不眨一下。若是外国人看来,不免骂一顿中国渣渣神片。这些脑残的剧情,无厘头的笑话,放眼世界,大概也只有我们国人才看得懂了。

 

如果不是过节,不是在电影院,不是消化得了这些梗,这部电影可谓一无是处,但就是这些东西,才让《澳门风云2》,有了在影院一窥究竟的价值。一个字:既然看了,你就别计较;计较,你就输了你的节操。


《超能陆战队》:迪士尼和漫威的深度双赢

$
0
0


自从迪士尼收购漫威後,可开发的资源就多得不得了。一边是继续发展“复仇者联盟”相关资源,一边是迪士尼的动画部门瞄准了漫威的二线漫画故事。因此,《超能陆战队》就应运而生。事实上,超能陆战队在原漫画中是保护日本的一股力量组合,且具备部分黑暗气质。动画部的唐·霍尔铁了心要从漫威宇宙里掏一桶金,最终他也慧眼识金,成功地发现了“超能陆战队”并加以改编,最後一部既有漫威英雄超能力、又有迪士尼动画片核心精神的《超能陆战队》横空出现了。

 

DC不同的是,漫威漫画自身便洋溢着更多的积极欢快精神,这点与迪士尼提倡的动画主题较为契合。迪士尼动画部门曾几乎灭绝,但《魔发奇缘》、《无敌破坏王》和去年大热的《冰雪奇缘》使其置之死地而后生,锐意发展全新时代的全新内容的动画延续了迪士尼的梦想。《魔发奇缘》以旧童话的新演绎表达了童真和长不大的成年人都向往勇敢、互助、爱情话题,《无敌破坏王》则发掘了新的一点——哪怕是故事里传统认为的坏人、也有闪光的一面。这两部全新的动画都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思考,而《冰雪奇缘》则以歌舞+冰雪动画更是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超能陆战队》的改编再创新奇,既非原创、也非童话新编,而是把原本现实的漫画角色,改造成具有满满人情味的故事。


虽展现了迪士尼一贯的正能量,却也充满了漫威宇宙的正邪思辨

 

去年,我们记住了萌蠢逗趣的“雪宝”;今年,我们记住了萌暖贴心的“白胖子”Baymax。其中,大白的改动最大,本来被称作MonsterBaymax,具有强烈的怪兽属性(可看作《复仇者联盟》中的绿巨人)。经过动画部门的全新设计,最终打造成一个类似棉花糖、大雪人、萌萌软软、且角色自己也反复宣扬自己无害的健康机器人。在电影界,常常出现新技术开发服务于电影制作的情况,比如这次迪士尼的HyperionHyperion赋予了《超能陆战队》全新的光线渲染,使一切看起来极为真实和享受。当然,你得在电影院才体会得到。

 

《超能陆战队》依旧表达了一个正义挽救危机的故事,但与之前主流动画电影的“邪不胜正”主题有区别,本片没有绝对的“邪恶代表”的一方。也许是受到了近些年部分商业电影的对正邪的反思倾向,这种思辨触及到了动画行业。以前的动画电影,都是正邪绝对分明,主角必须为消灭坏人而生,而且坏人必须被打败。

 

小宏的哥哥在学校实验室一次意外失火引起的爆炸中不幸死亡,小宏悲恸万分,接着发现了哥哥从前的研究——机器人BaymaxBaymax接着发现了小宏的微型机器人研究并未在实验室烧毁,而是被一个不明身份的人利用。小宏察觉到哥哥的死不是意外,而是一次阴谋窃取的结果,于是和哥哥的几个同学们组成组合,换上全新装备,想发掘真相。在故事前半部分,他们以为反派是科技公司的BOSS,最後却发现是他们的老师卡拉汉教授。卡拉汉的女儿曾经在科技公司工作,因一次事故消失,卡拉汉化悲恸为力量,于是窃取小宏的新研究要为自己的女儿复仇。


 

从角色上看,无论是科技公司的BOSS,还是卡拉汉教授,虽不能说尽良,却也不是明明白白的坏。真正的坏人是以统治世界为目的,消灭阻碍不择手段。卡拉汉教授无意伤害其他人,他也表示小宏哥哥的死出乎自己意料,但对後来发现自己计划的超能陆战队却痛下杀手。这完全是过分的爱侵袭了心智,导致心理失衡无法明辨是非,转化为对抗现实的力量。在这期间,得知真相的小宏失控了一切,若非队友和大白将其唤醒,他或将受影响堕入黑暗,但最终迷途知返。这个转折,是全片唯一一个主角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无论是漫威电影,还是其他动画片,主角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只是许多动画将转折归化为主角实力不够强、只好继续磨练打败邪恶。而小宏是具备了实力,心智却不成熟,需要涅槃。

 

尽管添加了更为复杂的色彩,但《超能陆战队》依然是一部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动画电影。非常合适举家在过年期间的电影院观看,定会营造其乐融融之感。虽然档期延后了点,但复制去年《神偷奶爸2》的成功倒不是没可能。毕竟,大白很萌,不是吗?我们都喜爱萌萌哒的动画角色,哪怕你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呢!


 

《木星上行》:星空下的家产纠纷

$
0
0


昨天看完《木星上行》后,再看朋友圈,一片微词,诸如沃卓斯基姐弟江郎才尽、极尽拖沓浪费时间。诚然,一部我期待了半年的电影,更多的是企盼沃卓斯基的才气和科幻的性质,这部电影并不是那种百分百抵达内心彼岸的惊喜,但也没有那么差。特效和配乐自然堪称上流,这也是本片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叙事四平八稳,讲述了一个简单的宇宙三兄妹争夺家产的故事,没有曾经《黑客帝国》中的末世反思,也没有《云图》中的科幻轮回、人文情怀。

 

还在未来世界的更早些年前,某些人类生存在水深火热中,女主角她爸妈就是。就在妻子孕育,父亲为即将出生的孩子高兴并说要努力之时,果不其然,灾难来了,一群暴徒闯入,抢走了钱财,杀害了父亲。作为遗腹子出生,女主朱庇特(米拉·库妮斯饰演)寄居人家,积极地面对底层生活,每天刷刷厕所神马的那是必修课。然而,太空中的另一端,一个帝国家族几兄妹,发现女主有着和已逝母亲的血统基因,这还了得,岂非到手的权利就要拱手送回“母后”,于是几兄妹各怀鬼胎,欲消除女主,保障富足的生活。查宁·塔图姆踏靴而来,如翩翩小鲜肉,甚至衣服都不穿,带着女主浪来浪去,开始一次绝命逃亡。


 

因此,《木星上行》在剧情上的肤浅,是难以让人记住的。绚烂但看不够特效最终定能拿到一个奥斯卡提名甚至更好,故事却不会流芳万古。沃卓斯基姐弟或许是累了,或许是皈依主流了,这一次的太空之旅,他们并没有继续放大观点的深度,而是借宇宙洪荒开展一个形同美国密西西比河边上一个农场主和他孩子们的事件。这个故事充满戏剧张力,也具有一定范围内的电影基本范式,人们对它的失望,更多的是来自对沃卓斯基期待值的过高,以为会见识一部神片,却尝到一股纯正的爆米花口味。

 

无论文明进化多少年,都不会舍弃掉生而为人的根本所在,除非出现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所以片中的各种外星人也都有等级制度,都有繁殖与进化,也都有欲望和所求,甚至,它们一如既往地,还是都说英语(如果照片中那样设想,英语可以认为是外星人的母语,再赐给人类)。故事背景大到笼罩全宇宙的璀璨星河,却把内容篇章缩小到讲述人的简朴爱恨。结婚戴戒指(印记),维护秩序的太空中枢部门(类似联合国,但有政治权利),亦从三兄妹的居所样式,尤其是妹妹房间的欧式古典风格,都阐明着这是关于人类的故事。


 

电影也充满了许多惊喜的笑点,我才知道原来卫生巾可以充当巨型创可贴、甚至还能牢牢地黏住,我们终于有了“影像考据”、知晓传说中的“麦田怪圈”因何而来,我们还知道,原来贪污受贿这种事情,即便到了宇宙时代也无法避免。但槽点也不少。“鸟人”的黑天使般翅膀耍酷,完全是多此一举。那双可以凭空飞行的反重力滑板鞋,始终极其惹人生爱,在故事里甚至成为掩盖男主渣渣打斗技巧的动作设计,《黑客帝国》创造了惊骇的“子弹时间”,後无新意也属正常。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何毁灭恐龙的,一定还是外星人呢?《变形金刚4》中,外星人将恐龙轰成了渣渣,剩下的一些改造成了机械;《木星上行》里有一种类似冷血生物的生物,长相神似乔纳森·理贝斯曼版“忍者神龟”,想必就是地球恐龙改造而来,呵呵,逼近基因改造,是本片一大设定嘛。

 

除了无头无脑看得爽快,本片并非一无是处。我最欣赏的是背景中独创的“收割生命”延续生命的设定,区别出其他一般设定的特色。在《时间规划局》里,活多久,需要靠供工作完成,因为可以直接“充值”生命点数,连吃饭喝水都变得不重要了。同样地,这种特权只有贵族享有,掌握在极权手中,民众不仅没有,还是彻彻底底的翻不了身的生产者。除了画面里那绚烂的星空,《木星上行》的这个时间永生,想必是对未来的一大幻想。片中的创伤急速愈合喷雾现实中已经在开发了,像“宇宙女王”活九万多岁,在科幻片里,还是可以尽情幻想的。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新浪微博:@是喵头


《跑男第一季》:当荧屏之花化身银幕炸弹

$
0
0


作为综艺节目,《跑男》无疑是极为成功的,脱胎于韩国火爆的原版Running Man,它在去年秋季一开播,就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并在一次次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洗礼中成功地引发了社会话题性。尽管受第一季成员之一的陈赫离婚事件影响,《跑男》却没有成为舆论界口诛笔伐的牺牲品,反而随着《跑男大电影》的热映,综艺节目是否应该银幕化的问题掀起影视界争论狂潮。这一次,《跑男》真正地成为圈内圈外人共同关注的焦点。

 

跟国内许多热门的综艺节目题材类似,《跑男》取材于国外,并被节目组赋予二次再造的特性,融合了许多中国特色,传递出一股“奔跑不止、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宣传阵势浩大、各种搞笑组合、即时明星游戏,剖其根本,节目自身结构简单,明星效应和新颖繁复的内容却极具观赏性。因此《跑男》在目前的综艺电视市场上的胜利是必然之势,多数节目都难以望其项背。生动有趣谁不喜爱?观众爱看,老少咸宜,收视率高居不下,口碑也是一片叫好。可是,当它转战大银幕时,却造就了一股年度口水大仗。

 

《跑男大电影》在春节档上映,首日即狂揽超过7000万的票房佳绩,次日,各路圈内人士获悉票房,一片哗然。炸弹炸了,炸出了票房,也炸出了声音。“小钢炮”冯小刚在浙江卫视录制节目时炮轰综艺电影可谓争辩的导火线,随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前秘书长何平也声援冯,称综艺电影的大热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职业协会必须发出声音,不能丧尽职业性。这时反对者也不甘示弱,争相恐后地用一千种句式表达下面这个核心论点:有市场就有需求,《奔跑吧兄弟》票房得利来自观众选择,再正常不过。


 

在事态愈演愈烈时,我也在自己的专栏数度表达了观点。电影制作人的考量是只要电视节目具有了观众基础,就会考虑做大电影。这个行动的核心还是商业化的利益驱使,而且其制作人没有遮遮掩掩,很坦然地表达了制片方的需求。冯派言论的关注点是综艺电影将对电影市场的正常化造成混乱影响,迷惑投资人心态。实在而言,我也认为,在成熟的电影市场中,是不会连续出现综艺电影这类奇葩的。《跑男大电影》来了,紧接着《爸爸去哪儿2》也来了,而且它们都聚焦春节档,以一种奇怪的类型演绎与大多通俗故事片在喜气新年的银幕中争天夺地。

 

在批量生产者看来,推出综艺电影形同剑走偏锋,有机率成功。但它毕竟离真正的类型电影尚远。《跑男》的电视节目是有诚意的,不仅体现在原味的复制+新元素的重组,还在户外游戏运动中始终贯以健康娱乐精神,观众在这类大孩子的游戏中犹能体会到孩提时那般纯真的感觉。只是,当一味复制内容、从荧屏跨界到银幕时,从良心的综艺节目制作转向不良心的电影制作,除了滥用明星效应和节目余热,时间成本、内容都欠缺,这种味道就变质了。结果造成的票房得意、口碑走低亦在情理之中。综艺是综艺,电影是电影,当茶余饭后的电视消遣达人化身银幕拉票斗士,这种盈利模式不敢令人苟同。

 

综艺节目源源不断,它们是电视节目的活力,这不,《跑男第二季》就快开拍了。我坚信它还是会很好看,很绚烂精彩,我会继续追捧。但如果继续出现大电影续集呢?它还能在观众的日渐明眼下坚持吗?甚至突破市场带出又一波改编狂潮、开辟一种稳定的新模式?大讨论还没有停止。而我相信,这颗银幕炸弹的余威,才刚刚散发开始。


已刊登于《湖南广电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灰姑娘》:一个玛丽苏,智商有些负

$
0
0


我经历了一次比看《前目的地》更痛苦的痛苦。

 

旁白开始,童话是这么讲的:从前,有一位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她先是母亲去世,後来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带来两个作怪的姐姐。但一次意外,让爱她的父亲也去世了,她便经常受到继母与两位姐姐的欺负,被逼着去做粗重的工作,经常弄得全身满是灰尘,因此被戏称为“灰姑娘”。有一天,城里的王子举行舞会,邀请全城的女孩出席,但继母与两位姐姐却不让灰姑娘出席,还要她做很多工作,使她失望伤心。这时,有一位仙女出现了,帮助她摇身一变成为高贵的千金小姐,并将老鼠变成马,南瓜变成马车,鹅变成马车夫,又变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和一双水晶鞋给灰姑娘穿上。

 

灰姑娘很开心,赶快前往皇宫参加舞会。仙女在她出发前提醒她,不可逗留至午夜十二点,十二点以后魔法会自动解除。灰姑娘答应了,她出席了舞会,王子一看到她便被她迷住了,立即邀她共舞。欢乐的时光过得很快,眼看就要午夜十二时了,灰姑娘不得已要马上离开,在仓皇间留下了一只水晶鞋。王子很伤心,于是派大臣至全国探访,找出能穿上这只水晶鞋的女孩,尽管有后母及姐姐的阻碍,大臣仍成功的找到了灰姑娘。王子很开心,便向灰姑娘求婚,灰姑娘也答应了,两人从此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


仙女教母海伦娜,一直以为她有不输于布兰切特的气质

 

请问这个故事熟悉吗?便是出自于《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本次迪士尼的真人版《灰姑娘》没有将原童话改编得面目全非,却是100%照搬原著。很多观众在吐槽影视剧时,会为大刀阔斧地修改玷污原著精华黯然神伤,我却为这庸常、保守、原原本本的乏味剧情而忧愁、抑郁。请问这样拍成电影还有什么意思?一味地追求美轮美奂的童话视效,化妆与道具,却彻底抛弃故事内核,不接时代地气也不创新意,形同鸡肋,空有其表。

 

是不是还不如看去年的《沉睡魔咒》?是的。《沉睡魔咒》的出品和制作也是迪士尼。在接手漫威(Marvel)资源後,迪士尼开发的“复仇者联盟”系列人气可谓如日中天。拿到了这些资源後,迪士尼除了还在继续发展保持自己的动画部门,制作其他电影就不费心思了,仅仅是为了完成年度任务。可以看作是接下来的《星战7》和《明日世界》这两部科幻电影的铺路作品,然而奇幻的故事让人无语。在《沉睡魔咒》里,后妈安吉丽娜·朱莉亲吻了女儿,唤醒睡美人,被戏称史上最真爱“母女吻”,这其中玩味的情趣不细究,在创新上《沉睡魔咒》至少超越《灰姑娘》一个档次。最近的一部《魔法黑森林》也是改编自旧童话,北美口碑已然低落,还好没有引进中国,否则可称作2014——2015年度大陆最烂改编童话电影三部曲,很荣幸地还都是迪士尼出品。在发大招期间塞电影,可真让人心塞。


旋转木马的由来

 

我在观看《灰姑娘》前半部分时,一直心怀期待,希望能够在熟悉千万遍的平淡故事中感受一声惊雷,掀起一页曾经不知晓的新篇章。比如是不是,灰姑娘继母其实是个如同女巫Maleficent一样的实则心地不坏的貌黑派?是不是灰姑娘的真爱,最後不是王子?到了午夜的钟声响起,灰姑娘仓皇而逃,我终于知晓,并不抱期待,一点一刻,一言一语,一画一面,无一不与原童话完美契合。曾经在看《前目的地》时,也有这种感受。迈克尔·斯派瑞将海因莱因的短篇科幻《你们这些回魂尸》首次改编成科幻电影,但看过原著的人自然熟悉剧情,于我那些观影的时时刻刻都是在被剧透,我知道炸弹客、女学生、特工、酒吧侍者、作家其实他妈的都是一个人,我知道啰嗦对白底下的涵义到底是什么,纵然不知道最後的百分之一会如何收尾,也已经备受煎熬。

 

但好歹我是通过在网络上下载的盗版DVD看完《前目的地》,到了电影院看灰姑娘,被这种无法亲手按快进键的折磨搞得精神极度无力。最终看下来,深以为自己已经见识了15年观影感受最不爽的片子。我想,如果不知道原著,我看这电影,会觉得好吗?气愤的是,灰姑娘的故事,有文化的中国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我实在无法想象。那么这部电影到底好不好呢?抛开剧情,我潜心思考其中的精神主题、深刻思想。有人称《木星上行》的主要剧情是“在宇宙中心呼唤玛丽苏”,这部《灰姑娘》亦可看作是一次“玛丽苏”大集结。


领衔三母女,举国逗比苏

 

没有什么深刻经历、也不知现实若何的人,会期待《灰姑娘》这样一次纯粹的爱情,奋不顾身,爱可敌国。然而,“童话里都是骗人滴~~”两个令人作呕的姐姐一边听着法语说自己不懂意大利语,一边近乎疯癫地幻想着冲锋着想嫁给王子,连智商都为零了。灰姑娘则秉承母亲教会的“善良勇敢正直”信条,活得也很阳光,但智商却值得商榷,连王子都无法分辨,就算被逗比气质所骗以为是学徒、服饰还摆在那儿呢。最後更是傻乎乎地借国人宫廷舞会之名去与学徒会面,直到翩翩起舞被众人围观时还问:咦,他们怎么都看着你?

 

凯特·布兰切特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其“女王”气质哪怕当了继母依然不减,尽管让人萌生了许多想揍她的想法(侧面展现了女王强大的表演能力)。她的形象稍微被颠覆了一下,才让《灰姑娘》有些许异样的新鲜感。“继母”不再是如以往作品中的符号化角色,并非心如蛇蝎,而是自私下的自怜。最後甚至与灰姑娘、伯爵谈起了价码,其欲望昭然若揭。如有可能,她很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女王。在计谋上、运作上,已然具备了魄力。两个傻女儿,全国的疯狂女孩们排队试水晶鞋,在得知对方是王子後更欢喜无比的灰姑娘,全片充斥着一股准玛丽苏、一股爱情幻想的味道。

 

那么这爱情幻想到底有几分现实呢?片方推出了售价几百块钱一双的“水晶鞋”电影周边,你能分辨出,这到底是代表爱情的理想,还是代表金钱的现实?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新浪微博:@是喵头


《飓风营救3》:下一部就该拯救外孙女了吧

$
0
0



任何片子拍到第三部都会显得垂垂老矣,一部动作片尤甚。拯救女儿再拯救女儿再三拯救女儿,一样的故事,中规中矩略让人厌烦的剧情、俗套的打斗设计。《飓风营救》第一部能赢得口碑票房的胜利是出于全新的故事形式,到第三部连姆尼森与故事一样充满老气,但他依然还算有型。也许是为了掩盖年龄,动作场面被设计得极为迅速、快节奏,剪辑让人崩溃。在最开始看尼森逃离追捕和后面数次打斗时,眼睛非常不舒适。每个镜头被剪到了0.20.5秒,眼花缭乱受不鸟。我想狠批剪辑师,却对尼森再次出战表示敬意。

 

当吕克贝松制作和编剧第一部时,他不知道这会成为一部动作类型片中的经典。所以惊喜成就了第二部,甚至第三部。我们都知道当出现续集时,连姆大叔事实上已经无法拯救什么了。他为了女儿已经连杀数十上百个人,已然超神。然而这样一个家庭命运坎坷,生命危险不断。前两部各种引子导火线用尽,第三部爱人成为了前妻,不知道出于什么眼光还和一匹狼再婚,引来杀身之祸和不老连姆重出江湖,啼笑皆非。孤胆英雄的电影并不少见,2008年时《飓风》能惹得我们喜爱是因为连姆大叔的外形温文尔雅,完全和《虎胆龙威》中的布鲁斯威利斯呈两派形象。一个温柔的男人发起狂来更符合现代人被迷惘错乱压迫的心灵,在精神层面上更易为人接受。但什么饭热到第三次都不再有新鲜的味道。

 

除了剪辑让人不适,许多细微的剧情也让人坐立不安。如果看电影不多也许不会思考到这些点,但看穿了一切后在影厅想一想都会如坐针毡。斯图尔特挟持Kim逃往机场时,听口气应该是正规机场吧?可是两个飞行员眼睁着看斯图尔特挟持一个女孩上机、用枪恐吓,不交涉、拒飞倒还罢了,竟然还坐怀不乱,想必是其私人飞机,那么可以理解(所以之前的预定电话又是怎么回事)。保时捷都能撞坏飞机,车子却看起来没有什么损坏,性能真是一流,于是好奇:这算是广告植入还是戏剧中的夸张手法?

 

这一部还有纽约警方参与,可是其多数时候都在起调和作用,在真正的正邪对决时,起充实剧情之良效。抓不住坏人,又一直倒帮忙——当然最後黑人警长指责了连姆大叔才是帮倒忙者无疑的真相。最为费解的是,黑人警长最後还说,其实我一早知道你没什么问题。然后解释了面包圈的缘由。我的天,那你还动用诸多警力追捕主角,还对Kim说出你爸嫌疑真是大得不得了的话?我对结局同样挺失望的,黑帮头头都被干掉了,玩弄两方人马的斯图尔特还幸免于难。在“挚爱”的前妻都被杀害後,连姆在恐吓一番後放纵最坏的人解放到监狱,只能证明到底女儿才是其真爱。是怕当着警察的面杀掉坏人后自己也会蹲牢,才会选择自由身以继续贯彻对女儿的爱吧。那么之前被干掉的黑帮分子真的是死得一穷二白了~~要痛快就痛快到底,这个结局具有了第三部应有的迟暮,我还是喜欢《七宗罪》最後的“怒杀”一幕多一点。

 

连姆尼森接受采访时说:“这个故事或将终于第三部。”“或”,表可能。就主角想法,故事到第三部该收尾了,事实是谁又晓得制片还会想出什么东西呢?连姆认为,如果还需要拯救女儿,那这个爸爸真的有够失败的。每每孤胆英雄勇闯龙穴,观众看得畅快,在后头却往往反思,剧情到底合理几分。猫头想,假如还有第四部,头发彻底白掉的连姆爷爷,应该会为被绑架的外孙女再奋不顾身一次吧!


然后加入《敢死队4》。

《失孤》:缘起如何缘灭

$
0
0


看电影多了,有时会心生挑剔,譬如看《灰姑娘》,因为不再年轻,也不再如儿时对童话般存有最真实的爱,眼光揉进了许多现实的因子,看一切难免穿过有色的瞳孔。上一次写《灰姑娘》时,将她描述为类同“玛丽苏”式的人物,诟病剧情,引发(相当部分)公愤。有人甚至通过微博、QQ加好友来质问我,实在有愧。後来设身处地从非专业影迷来思考,因为看电影不多,又感到现实的疲惫,把心思寄托在了最简单的事物上。就像上世纪30年代时的美国,在经济危机摧毁一切时,电影业被刺激得蓬勃发展。

 

简单的故事最能动人,所谓专业人士也不要想得太多,反而束缚自己。从事实上讲,《失孤》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我看电影时更被情感吸引,不自觉选择忽略了其他瑕疵。事后想起来,可以給这部电影三星半到四星,时光打分系统7分多的样子,还是值得肯定的。某些影评人则給了更低的评价,都在吐槽剧情上的一些硬伤。我有两个看过了《亲爱的》的朋友,都觉得《亲爱的》比《失孤》要好,也能挑出《失孤》里一些明显的问题。因此看来,一部深或浅的电影,无论是影评人,还是观众,往往都难以统一一个思想,众口难调。自己喜欢就好。

 

《失孤》在细节处理上比较细腻,不难感受到彭三源导演的女性心理。动人之处也很多,而这些动人的片段都与刘德华有关,再一次证明了其演技的真伪难辨。虽然刘德华在《无间道3》中打败了梁朝伟,终于首次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但我始终觉得他的脸上写着莱昂纳多似的四个大字:“我会演戏!”。他的表演僵硬,略作,带有明显的演戏痕迹,往往让人出戏。《暗战》、《大块头》、《无间道3》,刘德华的演技明显有了进步,因此才能斩获各种大奖肯定。而这部《失孤》,才是我真正认可的可以算作他本色出演的片子。演技真心好。


 

已经忘了何时是初春还是初冬的一个晚上,我独自来到公园。很冷,我坐在亭子里吹着风。我看着远处广场上群舞的人们,看着昏黄的灯光映着湖水,黯淡了可能会有的星光。寒风凛冽的时节,我在椅子上感到了寒冷,除了迷茫,更多的是关注为什么亭子里还睡着一个人。是流浪汉么?就算是流浪汉,为什么会走向流浪。地上一层薄薄的被褥,盖着一层同样单薄的被子,只有头发隐约可见。一动不动就像被冰冻,而我犹然感激自己在迷惘过后就能回去睡在一个温暖的被窝。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和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就这样相偎睡在不温暖的亭子里,我想,原来这也是一个理由。一个离经叛道、或者说无法挣脱的命属。

 

15年的漫长道路的寻子之旅,如果真的存在,那么人一定变得疲惫,寻找丢失的孩子,也一定形同一部机器,不断寻找而不知终点。是哪位影评人质疑关于剧情中刘德华明明戮力找寻自己的孩子,到了最後却在帮曾帅找爸妈?认为这是硬伤。我并不认可这是彭三源编剧的硬伤,在寻觅的过程中,雷泽宽实际上产生了心魔,如同《飞行家》中的“霍华德休斯”。因此,在曾帅买东西时,雷泽宽以为他走丢,大发脾气,像父亲一样教训孩子,却在那一刻忘记了曾帅并不是他的孩子。因为十五年的漫长,希望愈发渺小,他知道自己一定找不到了,却从不说出口,不愿意承认,害怕说出来的话就变成了真的。他帮助曾帅,侧面上帮自己圆梦,最终曾帅与父母相见,应该哭的三个人哭了,雷泽宽也泪流不止。

 

不足之处还是比较明显的,倪景阳这条线索,与整个影片主体都不太搭,在画面里他们有简单的穿插,但个人觉得要是能够深化一些就更好了。同时,一条关于拐卖的线索一发布,就有多次给予各路群众及他们的电子设备特写,尽管导演想阐明数据信息时代的效率化、及时化,却显得有些怪异。这部电影把寻孤的诸多片段集合起来,没有恒定的主线,也是让人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个重庆人,在听到那些重庆话时(虽然同城地区各异也有一些差异),有些陌生感。寻孤之旅,类似公路电影,所以看完下来领略了祖国山河的风光,倒是惊喜。


 

电影比较正能量,没有像《亲爱的》一样,展露多少黑暗的成分。雷泽宽在路上遇到的也多数都是好人。我不敢说真实的世界是不是也是这样,不知道电影的真实事件成分更多,还是戏剧夸张成分更多。我们知道,一部悲情电影要想博得观众心理的认同,必须要加入一些欢喜的事物,所以曾帅的故事圆满了。故事最後,风光旖旎,雷泽宽驾驶着摩托车再次踏上了寻孤漫漫路。大师并未化解他心中疑惑,前方是黑暗更多还是会有一个可能的光明结局?

 

我想起了《真探》里那句话:Oncethere was only dark, if you ask me, the light is winning.——(光明与黑暗对决)曾经世界上只有黑暗,所以在我看来,是光明占了上风。

 

我很喜欢这句话。致世界上所有的坚持。



《冲锋车》:真假劫匪抢尸记

$
0
0


《冲锋车》是一部别具一格的警匪港片,因为近年来港片让人失望者居多,时间久了,反而感受到久违的惊喜。或许很多意欲走进影院的人不会被片名所吸引,“冲锋车”一词没有任何杀伤力,却是一个实在的象征符号。片中两帮劫匪、一个警察都围绕“冲锋警车”展开情节,手枪VS AK47,正邪大冲撞,在以“车”为载体的叙事中明辨着对人性的反思。明星一大帮,都是我们熟悉的演技派,还有我最关注的吴镇宇的全新黑帮演绎,而且他的角色性质神似《古惑仔之人在江湖》的“靓坤”,狂妄不可一世,却被赋予了“善性”的一面。

 

这几年个人最欣赏的港片是《激战》和《风暴》,在所谓“港片已死”的宣言中彰示着回暖的倾向。这里头存在着一个“创新”的元素,上世纪的黄金时代已然不再,要跟上时代就要锐意进取,在内容上贴近现实大众,在情感上与时代接轨,无论是纯粹的正能量,还是依存于网络时代的“自嘲”。《激战》给予人动人心魄的力量,而《冲锋车》则充满了黑色幽默,昆汀式的玩法自圆了“无厘头抢劫”的荒诞,所以这必然是一个不羁的故事,看不惯此类型的观众可以骂它狗血,用尽一切自己擅长使用的标签,你却无法否认这是一个成熟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完整故事。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该片是刘浩良导演第一次拾起导筒拍摄故事,也许正是编剧出身(《画皮》、《枪王之王》、《大魔术师》等等代表作),因此作为一部彻底处女作,是超越了水准线的。



摄而优则导,编而优则导,演而优则导——除却那些刚毕业的新人导演或者神似新人导演的导演,这三类是当下转型导演的三种力量。相比演员转导演,我更看重前两者。因为摄影、编剧,一个与画面、构图有关,一个与剧情有关,至少在长期经验者行之开来,不会出现大的纰漏。也许有人会说,《致青春》不正是赵薇的第一部作品吗?请注意,《致青春》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的拍摄作品,一部毕业作品获得票房与奖项,这与其在导演系的数年经营是分不开的,有天赋。刘浩良玩转黑色幽默虽未有昆汀或者科恩兄弟熟到爆的才气,却也具有国内方代表宁浩的《疯狂》系列及《无人区》的相似之处,譬如在吴镇宇、任达华等四兄弟伪装成警察抢劫却遇到真劫匪时,慌不择路还救走了一个小孩,最後更是为了拯救落单的兄弟放弃了唯利是图的初心,导演对其反转程度相当具有功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具有相当多的铺垫。所以,本片的结构相较缜密,线索较多,一定要从一而终细致看完。

 

片子也对其他经典电影有致敬,比如“三年又三年”,显然致敬了《无间道》。而其中四兄弟爱不释手的“保龄球”,我也认为与科恩兄弟的《谋杀绿脚趾》有关。本人热爱黑色电影,以《绿脚趾》尤甚:督爷和一帮兄弟们酷爱打保龄,哪怕最终身陷危机,还失去了一个兄弟,还和另一个兄弟彼此安慰到:“我们去打保龄球吧。”在《绿脚趾》里,保龄球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代表困境、黑暗中的积极力量,在欢笑的娱乐中贯彻主角的信念。《冲锋车》结尾处,保龄球超越了象征的意义,吴镇宇、谭耀文、郑浩南、任达华轮流朝真劫匪的冲锋车扔保龄,并导致出现了极富戏剧化的翻转,令人忍俊不禁(提醒各位注意任达华掷保龄时的配乐,与画面、镜头高度契合,非常优秀)。




想谈一下演员,但明星云集且演技各有特色,还真盘点不及。简单说一下吧。吴镇宇风骚,谭耀文还是那么帅,任达华演技非常出众,郑浩南老实——与印象深刻的《古惑仔之龙争虎斗》的“司徒浩南”或者《暗花》中的“容公子”大相径庭,我都不知道原来戴上一副大框眼镜,他还真的可以这么木讷。这是四大兄弟,古巨基饰演的警察,演技中规中矩吧。姜皓文特别好玩,在演过许多逗比角色之后,饰演一个凶悍的反派人物,且依然具有许多脱不离的喜感,为片子增色不少。我在看完许久,依然记得他在厕所捡起布娃娃的一刻。

 

一群逗比劫匪抢尸,背运地不仅抢的钱全被 “第三者”顺走,空余谭耀文悲恨。本来只想稳妥地干一票出人头地,却在过程中发掘了人生的“真谛”,为了实现卑微的价值与一群悍匪火拼。到最後四个人还在空地上捡垃圾,心态变化得与开端截然不同。毕竟在那么严酷的生活里,笑一笑,以热烈的目光看透阴暗,积极地活下去。这是生活的价值,也是一部好电影应该带给我们的价值。

 

/猫头

新浪微博:@是喵头


《王牌特工》:优雅特工亦如爆头烟花般绚烂

$
0
0

 

 

之前有传闻内地版被删减多达40分钟(恐慌),等到实际上映後,发现只少了短短四分钟。在这四分钟里,我们可以看到科林费斯近距离枪爆头,把刀戳进头,钢管插穿人,极尽血腥;在最後的集体爆头中,幅度被弱化了,我们没有看到脑浆,而是看到大片烟花,五彩缤纷,难以想象,如果是一堆红色,那画面有多么美。《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的分级是R级(007系列基本都是PG-13),大多数丧尸片也是这样分级的,所以你们看,这样的电影搁在电影院,看起来的感受真是不一般。

 

所以尽管分级也并不是都适合,都好。但当周末时,家长带着十岁八岁小孩到电影院消遣时,看到这么美的画面,说不定会給小孩留下阴影,又或者极度狂欢片中的特工形象。部分影院还给出了观影指南,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好。

 

这片子的绝对的唯一关注点,还是科林费斯。这不是他第一次饰演特工电影,前有《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在先,有英国绅士的风度,再顶着来自《国王的演讲》中奥斯卡影帝的光环,自然博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在前些天科林费斯来华宣传时,我有朋友在朋友圈晒和科林费斯亲密合照,羡煞旁人。同样这部电影在大陆上映晚于其他海外地区,但也不妨碍口碑的崛起。对于目前的院线片来说,《王牌特工》足以亮闪春季档。片方有人来宣传,是为了中国市场,也有诚意。

 

这些都是基础,片子本身质量也的确非常优秀。第一个让人惊叹的是镜头运用、剪辑,快慢动静各种交叉,非常流畅新颖,和上周的《飓风营救3》形成了鲜明对比(後者看着眼睛疼)。无论是在科林费斯,还是塔伦·埃格顿或者索菲亚·宝特拉出现打斗时,画面非常优美,机位有跟拍,围拍和固定角度拍摄,毫无单调感。而剪辑融入後时间长度刚刚好,节奏动感太强。所以说,不看剧情看画面,这部电影都是很好的享受。

 

演员的出彩值得称赞,据说以前还差点叫了小李饰演“瓦伦丁”一角,不过最後落在了塞缪尔·杰克逊身上。也好,对他的“主角”形象还是在1992年昆汀《低俗小说》中边读圣经边杀人时的记忆里,但近些年他在《复仇者联盟》、《被解放的姜戈》饰演配角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和许多演员一样,之所以为“黄金配角”,是因为气场在那里。举手投足,自成一派,塞缪尔本性是极为调皮的,他于“尼克弗瑞”,是严肃,而这部里面略微癫狂的“瓦伦丁”,反而更显特色。迈克尔·凯恩也一样,不过饰演慈祥的角色走了,真的有些违和感,在他死去时骂人的那一句,怎么听怎么感觉不像。对于另一位出彩演员马克·斯特朗,“光头男”,最近看的电影,是他和妮可·基德曼合作的《在我入睡前》,都是正经的形象。但实际上《王牌特工》是不正经的,所以他也被编剧在其中加入了搞笑元素,比如最後在飞机上,背后藏着一把枪和敌人装疯卖傻,我只想说:WTF!哈哈。

 

整体来说,《王牌特工》虽然前半部分教子帅酷,比较正经,后半截越发无厘头,整体WTF,也非常值得表扬。片子里致敬了不少经典特工形象,JB=詹姆斯邦德(007),也=杰克鲍尔(24小时),但最後还是打造了独属自己风格的电影,有英伦风范,青春小鲜肉,有暴爽的打斗,也有搞笑的段子。这片子,可以称得上同类型中的上乘之作。

 

《暴疯语》:看看刘青云給黄晓明打酱油

$
0
0


    托广电的福,内地上映的片子里不能出现代表虚无的“鬼怪”,催生了大堆的心理惊悚悬疑片。弄出许多幌子,到最後把责任归咎于人为动机。所以表面上还有“鬼”的东西,都烂掉了,专攻心理惊悚的,反而还有了成功的可能。

 

    看完《暴疯语》,霎那间很难定义其质量问题。不能说好,的确没什么亮点。但也不能说坏,除了一惊一乍的鲍起静,也没有太值得嫌弃的地方。同样是惊悚心理片,这片子比不过去年的《催眠大师》,名字和宣传都搞得极具阵仗,说是“脑洞大开”,实际上比起诺兰或是《催眠大师》的脑洞,显然都不够格。在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之后,片尾还表达了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怀,然而精神病患者并非传统意义上主流关心的弱势群体,衔接显然亦多此一举。直观就是,电影开头非常好,通过代入范国生(刘青云饰)的故事展开另一位主角周明杰(黄晓明饰),新意而精到。但后面却是走向了平庸,方中信的角色非常多余,他与鲍起静一样,承担的任务就是凸显范国生、周明杰两位角色的心理变迁,尚有作用,而对叶璇的期待,与片中其出场一样,完全是昙花一现了。

 

    但华语电影中这类片子的确是很少,加上刘青云演技精湛,黄晓明帅气依旧,剧情尚有气场可以支撑。想象下倘若换了新人来出演,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故事是个简单的故事,乍看刘青云的主角,细看才知主角是黄晓明,如果不是电影看得多,熟悉关系铺垫,这种新意转换多半让人不适。范国生是一位杀妻犯,在後来的精神鉴定中被认为其精神存在分裂,故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免于被起诉判刑。周明杰是范国生主治医生,自负地认为自己已经治好了他,同意放他出院回归社会。前部分一直围绕范国生叙事,直到他再次“杀人”(误杀),周明杰(在心理层面)正式登场,因为自负自傲和害怕,选择了帮范国生掩盖罪恶,最後却落入了自己的心理梦魇。

 

    在周明杰杀害死范国生误伤的吸毒者时,周明杰的正常人格与“心理梦魇”对抗就开始了。在密室一段的监控中,刘青云的角色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直是周明杰自己和自己的较量,导演和编剧給观众幻化的是“范国生”。当然一如既往之作,导演在最後用了大段“真相”镜头来解读谜团,观众也“恍然大悟”。但这其中并没有“隐喻”。最後解答的手法是导演给的,而不是观众代入后可以察觉出来的。唯一的隐喻只有一处,就是周明杰幻象看到曾经的自己和母亲,他在正常状态下看到了自己的执拗。因为伤害,固有的遗传病,所以才刻意伪装成正常。实际上编剧想说的是,不要怕,要正视。在最後,周明杰“杀死了”自己的潜在负面人格,“负面人格”一直在让他放开(掩灭),最後他給了自己一刀。

 

    在周明杰进入精神病院後与范国生会面,周再次抖出了一个谜底,原来真正杀害吸毒者的是他。但不知为何,周没有对警察或是其他人说出口。范国生反而表现正常,觉得横竖人生没意思了,乖乖进监狱吧。方中信应成为院长,在像医生看病人一样看着周时,周未来的命运如何,到底是没有给出交待。其实本片还可以给出另一个谜底,那就是方中信。片子里对他没有过度刻画,但在周明杰的每一步异常行动中,方都参与了其中:警察找周谈话、周在与方吃饭时暴怒,周回医院取药时被方发现……不可能否认,方的种种手段,不是没有目的的。往深了想,也许方一早知道周有问题了,再一步步策划到上位。但就片子的长度和内容,这一点明显是过度解读。

 

    李光耀在《暴疯语》之前,只拍过一部低成本惊悚片《恶男事件》,这个作品算是大银幕的首秀。除了角色设置不够缜密,包袱抖得不够多,宏观化的对抗到自我剖断过度不够自然外,都还值得肯定。我是在院线电影基本都看过之后没得看了才选择这部的,怎么说呢,虽然不够好,但还是可以有,让电影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阿德里安·布洛迪:給你一双迷夜的忧郁双眼

$
0
0

 

 

一眼能识一人,这可能是每个演员的形象之于观众辨识度的最好企盼。阿德里安布洛迪却好像不是这样一个帅哥。他瘦削、高挑,含蓄沉静,眼睛迷离(这种迷离和马修麦康纳不一样)。倘若放到群演里,当个配角,恐怕没人记得。有型,却不是通常人们会关注的帅哥。事实上,在2005年看《金刚》时,本该是认识主演最好的年纪,我却完全忽略了他,只记得混账的“导演”杰克·布莱克,我们的女主和萌萌哒的“金刚王”。


看了《金刚》,却完全记不得他

 

第一次真正对他有印象时,已经忘记是哪部电影。有了初识,却没记得住。真正为其沉下记忆,是在《灵幻夹克》中。布罗迪和我们的凯拉·奈特莉互飙演技,演绎一段深情、忧郁的穿越爱情故事。十分动人。这部片子充满了积雪、疾病与低落的生活,一如布洛迪的本原形象,如黑如蓝的忧郁萦绕。那时候,他和凯拉·奈特莉都还青春正茂,而阴郁的布洛迪已然包围了阳光乍泄的奈特莉。


 

布洛迪演技正式获得关注的时刻,据说是在索德博格的电影《山丘之王》中。实际上如今大多数影迷提起这部电影,都记不得布洛迪的存在。更多的评价是《极速杀阵》和《自由高地》让他跻身一流演技派,尤其是《自由高地》,布洛迪和本·福斯特奉献了相当精彩的历史背景青春演绎。这些好的评价都应坦然安之,无可厚非。特别之处在于最近知乎有人盘点了一些演得好长得也帅却一直没机会红红火火的明星们,大都是很年轻的,我在想,要不是2002年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钢琴家》,恐怕如今这个名单里还有布洛迪。该片是我认为的其事业线的分水岭,他在其中饰演一个在二战纳粹恐怖笼罩的波兰钢琴家,在躲躲藏藏、惊慌莫状的岁月中弹奏那钢的琴,那乱世流离的镇魂曲。


《钢琴家》真正成就了他


黑色的琴键、阴暗的背景,纤细的手指

 

在《钢琴家》之后,布洛迪演技依旧。大多角色都是复杂型人物,因此我认为,这些大都可以算作本色出演。只是後来,布洛迪接到的剧本貌似都不错,剧情也有深度,却没有再次塑造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他已经融入了电影,电影本身将其吞没。你一看这些电影就会想起他,他与电影如影随形,但很多时候,都再难以记得。比如《新铁血战士》,他的确饰演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反英雄式人物,但大片特质淹没了他的演技。

 

由此看来,我们亲爱的布洛迪的确比较难以驾驭大片。但他很能发挥具有一些微小特质、具有复杂心理、复杂故事的人物。也许正是这些人物与布洛迪相互衬映,却也容易让人忽略他那幽默的一面。也许这些都得益于他那画家父亲或者摄影师母亲,这些细微的东西被不自觉贯彻到举手投足中,形成一种如同岁月积淀的气质。无论是《超脱》中的亨利,还是《蓝调传奇》中的切斯。我常常设想,加入他饰演一部真正的喜剧片,会是什么样子?就像金凯瑞之于《楚门的世界》,他是笑星,却在结尾绽放了深刻的悲伤。


《蓝调传奇》——其实布洛迪自有一份幽默,只要你细细发掘

 

可是看电影多了容易对号入座。看演技派的电影更能被代入。看完一部剧情电影,尤其是布洛迪的电影,倘若基调是蓝,观众也更容易陷入忧伤。我至今还记得看完《灵幻夹克》的那一刻。看完一部电影,就像度过了一次人生。当年《达拉斯新闻报》赞叹道:“这是布洛迪的电影,他的表演令人着迷。”


《灵幻夹克》中的布洛迪和奈特莉:我看完久久难忘的一部影片

 

众所周知,在奥斯卡的遗珠里,98年那部《细细的红线》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前面说,他与电影共存亡。《细细的红线》是西恩·潘的电影,那一年,布洛迪和范迪塞尔都打了酱油。但该来的总会来的,不是吗?《钢琴家》最终让他拿到了金像奖。他也成为了最年轻的影帝获得者。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无论如何,他都是那个生于夜的优雅、长于星空的忧郁、凝于风景的布洛迪。


挥之不去的忧郁——谜一样的双眼

 

“他们把我跟阿尔·帕西诺相提并论,对此我真的很感激。只不过,实际上我更喜欢被形容为阿德里安·布洛迪第一,而不是新阿尔·帕西诺!”





 

【人工智能】《超能查派》:看两个机器人抱在一起抒情是怎样一种体验?

$
0
0

 

 

2009年《第九区》的病毒营销让人啧啧称奇。这是布洛姆坎普的固有风格,短片出身的他更玩味如何去抓住别人心理。不可否认的是,《超能查派》和《极乐空间》都一样,在开篇即通过伪记录采访造成强烈的代入感。布洛姆坎普的“近现实科幻”和其南非出身不无关系,所以第九区和查派的背景都放在了出生地——约翰内斯堡。因而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就不仅限于好莱坞通常的二元对立,政府和民众,独裁与自由,权谋与无私,《第九区》中吃外星人肉的头目,《极乐空间》的雇佣兵,本片中的黑社会头子或休叔,都以游离主体矛盾之外的第三者身份承担了与主线的对立挣扎,这其中自然体现出的都是其影片核心:科幻反思人性。

 

所谓“科幻人性”都是被嚼烂了的话题。这里不再赘述,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很早期的《大都会》已彻底体现,都是工业化文明推动中的必要产物。彼得杰克逊能看上布洛姆坎普,大致与他之前导演的《约翰内斯堡的外星人》、《瓦尔河脂鲤》、《机械苍蝇临时工》等各种短片,短小精悍里头充满了完完全全的不可调和矛盾,末日混乱秩序的反思,以及按照导演自己的话说,是将经典西部加非洲乡土风情搅合的迷幻特质。这些架构直接促成了布洛姆坎普作品中非常沉醉迷人的部分,安静都市未必有序,混乱国土何尝无爱?所以即便在09年乍看来惊慌莫名的《第九区》以及最後空中搭戏狂飙的《极乐空间》,变成外星人的主角放飞玫瑰、濒死残喘的主角为信念一搏到终末都歌颂了亘古恒一的人性光明面。在本片里,光明面的主题交予“maker”科学家——教导查派从善,以及黑社会“忍者”——人性战胜私欲。


 

非常老套的点多少有些无味,所以与我同看的朋友只想打五六分也情有可原。除了每次机器启动时动感依旧的汉斯季默配乐,看查派卖萌确然啼笑皆非(好像女孩子反馈不错?)。这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提出了讨论,以及对意识提供了展现。上帝用1天造人,人类可以五天完全人工智能。当然这说得并不准确,写好算法后,查派的确从第1天的一张白纸到5天後彻底诞生“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能够辨识人类三观中的正邪,能够在自主意识控制下做出自己的选择,彻底与真人无异。并且在最后违背“不犯罪”信条(可以认为是科学家为其语音录入的命令)后参与抢劫只为自己获得一具能够延续“生命”的躯体,完全展现了一个生而为人的求生之路。

 

《超验骇客》、《人工智能》、《我,机器人》都对相似的命题提出了思考。其中《超验骇客》对哲学、道德方面提出了更多问题,比如人的意识上传到电脑后,TA到底还是一个人,或者已经是一个机器?意识是玄幻的,是进化出来的。是主观与客观世界的矛盾。是否真能量化?人的智力是有限的,而机器(电子)的算法是无限的,假如机器诞生了人工智能,那么它的进化速度将超出人类理解范畴,从而成为一种新的物种,人造物。《终结者》中的“天网”就是典型代表,而这种形象在科幻小说中出现更多。这个时候什么阿西莫夫三个定律之类,毫无调和性,一是机器自己会更改、跳过,二是像《复仇者联盟2》里奥创经过计算发现人类生存的矛盾,而选择将人类毁灭。《超验骇客》的结局非常完美,人工智能消失了,因为会赏花会喝水的凡人并不需要科技取代生活。


 

《超能查派》和《第九区》一样,都是开放式结局。本片的打戏并不多,查派成长史挺好玩,然後就是最後那场“鸵鸟”大战和查派暴揍休杰克曼。值得注意的是,查派在追打休叔的过程中充满了相当大的愤怒,却在狂扁之后指着他说:你是个坏人!但是我原谅你了!——非常值得回味。科学家小腹中了一枪,也许耽搁了一些时间并不怎么好,但怎么看怎么不会必死的节奏,查派居然不把他送到医院,而是送进了机器。怎么觉得比较坑呢。假如科学家是在昏迷状态下被查派上载意识,一醒来发现自己不是躺在医院洁白的病床上、窗外有清晨的阳光和花香弥漫进来,而是被套在一具肮脏的机械里,恐怕真要神经错乱了。在科学家机器人开启之时,配乐亦显现出惊骇莫名之感。在中国影视剧中天空应该有闪电滑过。因为这种革新完完全全是真正的“机器纪元”。最后“妈咪”女性形象机器人的苏醒也致敬了最经典也流传最广的人面机器人。

 

所以,就上面这些点的讨论,这部片子还是可以担得7.5分左右评价的。不算非常好,想看彻底大片的会失望,但也不乏亮点。科学家重生后,两个机器抱在一起感叹生离死别的时刻,抒情一样一样的,我却完全呆了。看着两个机器主角抒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部片子告诉你。

 

有一些槽点值得注意,科技生产公司为什么内部没有装摄像头、而外面却有?导致科学家可以直接拿走密钥、休叔偷偷搞破坏而不为人知。另一点是,休叔操控“鸵鸟”,直接对查派和一帮黑帮大杀特杀,分明是恣意横行。无论怎么说,机器人装备武器后,哪怕是人操控,也是一件重武器,公司高层都可以批准行动,执法部门都喝西北风去了么?这两点最不能忍。


 

《复仇者联盟2》:一个值得让人忘却的故事

$
0
0

 

日版海报:绿胖和黑寡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截至今日,《复仇者联盟2》票房刚过6亿5000万,破《速度与激情7》的24亿国内总票房已然没戏了,除非天降圣光、神迹再现。于是上个月熙熙攘攘的争论也基本有了定局。这或许是一开始就很明显的结果,漫威复联和飞车大战,明显是两个不同定位的东西,即便它们都是相当合格的爆米花电影。复联的粉丝向非常明显,这与08年“漫威电影宇宙”确认时就种下的因有关,最开始选择观影的基数人群是超级英雄粉,然後因此而火的几位明星(克里斯埃文斯、克里斯海姆沃斯、斯嘉丽约翰逊)与电影属性又培养了一群粉丝。如今在凌晨首映,在周末,大家纷纷走进影院去观看,去二刷三刷。相较,“速激”系列到第七部,虽然飞车家族也是从唐、布莱恩、霍布斯探长积聚而来,但每一部更像是全新独立的电影,飙车、械斗、格斗、枪战,是更为硬派的老动作风格(车摔不坏什么的就不说了,捂脸(┬_┬))。这种粉丝向定位大众,1040岁,老少咸宜。但《复联》,你很难对一个不追星的40岁家长推荐一部设定极具未来科幻感的超级英雄群星合辑,如果他带孩子去看,那么这电影在该群体看来与一部梦工厂动画并无二致。

 

好了,谈了下票房,下面回归正文。还记得1255日,当我带着几瓶饮料走进电影院时,还没买好票就已经对电影期待万分。那样期待一部爆米花的心情,後来再也不会有。我还清晰地记得,电影开始,尼克弗瑞率领手下的神盾局正在对“宇宙立方”进行研究,这时火与恶作剧之神——没错,也就是我们万人敬仰的基神,曾经他刚一从阿斯加德抵达美国圣迭亚哥动漫展大厅,几千个粉丝的欢呼就要冲破屋顶。我还记得鹰眼巴顿小子勇敢对决,噢不,是抵抗,然后轻易地被基神之大权杖之心灵宝石给洗了脑。这差不多有六七分钟的样子。时隔三年后,我想再也记忆力不如从前,因为也是在这六七分钟里,复联群英围攻九头蛇基地,那个high,那个炮火交织的堪称好莱坞超AAA+级制作的热烈场面,吊炸天称霸宇宙的特技,可是我,只是在那一幕完了后问旁边的基友:“亲,刚才六七分钟演了啥?”完全不记得。


提锤子大战:这是唯一的最值得笑的笑点

 

这不是高级黑,个人是纯粹的超级英雄粉,漫威脑残粉。这纯粹针对电影吐槽,当然即便吐槽,电影也没那么烂,当得起三星半,畅快一点,打7.5分吧。天,我又想吐槽国内3D那亮度了,还以为画风来自扎克施耐德之手,都特么是阴天。明明阳光灿烂的漫威谐趣宇宙,就变成了雾霾风。但后面剧情还是比较清楚的。如果没有看过第一二阶段其他影片,要快速入戏的确比较难。和《复仇者联盟》比,第二部简直想跨越了一个时代,一个是全民抵抗外星人时代——外部扩张,一个是人机对决——内部思辨,我想这个命题其实真特么地深刻,因为这两部复联就彻底展现了人类在未来几百上千年的命运走向,要么是向外星球移民、向宇宙扩张,要么是把意识上载到机器,像《黑客帝国》抑或《超能查派》中的主角们一样活着。我以为我有这种突兀感是幻觉,于是又问了一下基友,答:虽然看过之前所有的相关影片,入戏还是比较难!


在原漫画中,奥创不是一开始就变得这么邪恶的,诞生伊始还作为看管四大监狱“豪宅、立方、穹顶、孤岛”中被关押的反派的看守,最后却悄然进化出了自我意识,变成彻底的人工智能。其初期被植入的保护人类的程序在经过自我推算后认为,人类无法得到保护,因为战争、因为人类劣根性的存在,导致战乱不止、冲突不断,除非将他们彻底消亡,平静才会到来。在电影里这步跳跃非常大,在《美国队长2》中对神盾局造成非常大伤害的斯崔克率领版“九头蛇”,在《奥创纪元》里瞬间被覆灭,然后奥创很快诞生,且超速进化,几乎立刻就决定了要以摧毁地球有机生命为崇高革命目标。


balalala:致敬了超能陆战队有木有!也是全片比较值得看的一段了

 

不仅是意识很快觉醒,连身体进化也是超出想象。在漫画里,Vision幻视实际上是被Ultron-5制造,Ultron-13曾因同时容纳之前13个所有人格而将自己撕裂,最终Ultron用埃德曼金属(金刚狼的骨骼和爪子所用金属)与振金(黑豹故乡瓦坎达所产)重制了自己的身体,并创造了之前所有的Ultron并,对它们进行统一编程强迫其绝对服从自己。所以实际上每一代奥创都有相对独立的意识,这也是为何电影里出现了一个相当惊悚的画面——某版奥创将黑寡妇抓捕关押,突然出现一个新的奥创将正在恐吓寡姐的奥创撕碎,洒脱的《低俗怪谈》科学怪人一世撕碎科学怪人二世即视感。所以很明显你就能看得出来,这电影相当地原版,所以也把大事件的要点尽量快节奏展示出来,现在是一部电影对应一个大事件,我等有些不适也就算了,怕漫威步子跨太大,别扯着蛋。


奥创大军变得曾经《钢铁侠3》中钢铁侠们一样泛滥

 

同样地,节奏进程过快还体现在如下情节:黑寡妇每一部与不同的人玩暧昧,《钢铁侠2》中与铁人,《美国队长2》中与美队,《复仇者联盟》中与鹰眼,尤其是鹰眼,简直让人误以为他和她是灵魂伴侣,结果到了这里寡姐居然和布鲁斯班纳(注意不是绿巨人浩克)是情侣,而鹰眼瞬间有了2个半孩子和一个老婆!这亮瞎眼的情节不啻于曾经《钢铁侠3》带给我的震撼。当然,后者只是故作迷阵散布假反派,却让漫迷们感到非常恼火。按理说尾灯大神也不容易了,美队、铁人、雷神、鹰眼、浩克、寡姐、幻视、快银、红女巫、战争机器这十个超级英雄加更多配角都被加入到了这142分钟电影里而没有混乱感,尾灯确然尽力啦!前些时候他在新闻里说,为这最後一部电影可谓尽心尽力,有最後的闪耀之感。是矣。接着《美队3》和接着许多续作就要交给罗素兄弟,让我们先来看看《美队3》中有哪些英雄:铁人、美队、黑寡妇、黑豹、红女巫、蚁人、幻视、冬兵、鹰眼、猎鹰、战争机器加上十三号特工、叉骨、罗斯将军等配角,彻底超越了《复仇者联盟2》,这已经不是2.5了,太酷炫。到时候罗素能否有尾灯的驾驭能力,尚且未知。

 

快银的死亡让人意外,还想看福斯和迪士尼的两位快银在银幕上一直PK下去呢,看最后谁能博得更多喜欢。但就目前看来伊万的地位没有动摇,以其本体为视角展示了“快银时间”的确是比海扁小子酷多了。最後奥创的死让人略心酸,躯壳惨败有穷途落魄之感,还自以为背负着人类的命运而死。詹姆斯·斯派德的配音给奥创增强了许多人性化的特征,剧情也给奥创带来了许多喜感,尤其是对安迪瑟金斯抱怨托尼史塔克那段戏。另外让人非常失望的一点是,看浩克打人全无以前的爽快。第一部里除了中途浩克暴走一次追击黑寡妇,就最後大战尽显风采,让人难忘。我一直认为,现代都市的人愿意闲暇看些爆米花电影是缓解压力,对浩克这样的酣畅打斗尤其有G点,爽到爆。或是因为在上映前就反复看了反浩克VS浩克的片段,或是对漫威审美疲劳,也许是奥创们太多形同割草,这一次绿巨人的戏份也不少,可是看着没感觉。愈到此时,反而更期待DC的《正义联盟》、《蝙蝠侠大战超人》了。


斯崔克秒死我擦

 

虽然才刚刚组队,这些新老角色在一起聚餐时已经调侃着各种梗,宛若亲人。当危机来临时,更像是一盘散沙,在这里头,凝聚力反而不如第一部最後的纽约大战,各路英雄纷纷来此,为共同的目标努力。这里面,各位边卖萌逗趣边阻止奥创,其实每个人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清楚。奥创也还没开始毁灭人类,甚至还没正式挑起战争,目前只在筹划阶段,复联的打压追击让人很难把奥创联想成一个穷凶恶极的坏蛋。

 

早前纽约的媒体看片会给出了普遍较好的评价,这其中是否有什么利益关系不清楚,实际口碑弱于先期评价的确说明了一些问题。接下来的漫威电影们,《蚁人》独占一种风格——袖珍大战,然后《无限战争》应引出“灭霸终极对决战”,这两部值得期待。《惊奇女士》、《黑豹》什么的,现在很难再有期待了。好的情绪酝酿不容易,久了必然产生倦怠。我接下来应该还会二刷,是因为节奏太快有些没一次看到透,却不再是因为一份热爱和一份欣喜了。

 

 

 

PS彩蛋没那么让人感到欣喜;我更期待基神在加长版中出现;鉴于之前埃文斯和杰瑞米在采访时黑寡姐(还有那恶意满满的笑容),当片子里美队对寡姐说些貌似睿智的话时,其实我是想吐的。

 


Viewing all 12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